下一站,天堂

下一站,天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美国精神病学家,国际知名的生死学大师,探讨“死亡与临终”相关领域的权威人士,深受同行爱戴与尊敬。其著作被译成27种文字,著有:《天使走过人间》《死亡与临终问答》《活至最后一刻》《记住这些秘密》《死亡:生命的最后阶段》《关于儿童与死亡》《坚持到底》《艾滋:最终的挑战》等。她于2004年去世,享年78岁。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美]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
出品人:
页数:320
译者:易菲
出版时间:2014-6-1
价格:29.8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74222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死亡的思考 
  • 生死学经典之作 
  • 生死哲学 
  • 生命哲学 
  • 库伯勒-罗斯 
  • 心灵 
  • 生死学及相关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乃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心理学研究著作之一。作者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以死亡为主题,首次提出应对死亡的五大阶段观:否定与隔离、愤怒、讨价还价、抑郁和接受。本书通过生动的采访实例,让读者更加感性地体味步步紧逼的死亡会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了解如何服务于患者及其家属,为他们带 去希望、安慰与内心的安宁。

编辑推荐:

2 0 世纪百大思想家之一、生死学大师伊丽莎白• 库伯勒- 罗斯成名巨作

畅销全球的现代生死学教育之经典

影响并教诲无数人善待死亡与临终

死亡是终点,也是生命的一部分,除了逃避、恐惧,更应该面对、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快活。

以病人为师,方可了解生命最后阶段的那些焦虑、恐惧与希冀。本书所讲述的,正是病人与我们交流痛苦、分享期待和诉说失望的经历。希望凭借本书,能够鼓励其他人不要回避“万念俱灰”的病人,而是进一步理解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 伊丽莎白· 库伯勒- 罗斯

目前,人们对于死亡和临终的观感,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变。这得归功于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医师和其他临终关怀的先驱。他们的著作首开风气,率先将临终视为一个合法、有待开发的研究领域。

——美国超个人心理学专家凯瑟琳·辛格,《陪伴生命》

库伯勒-罗斯是比较系统地开始研究死亡历程的一个学者,她认为人的死亡要经过五个阶段。

——凤凰卫视主持人、作家梁文道,《开卷八分钟》

所有社会工作者,无论是学生、实习者,抑或教师,都应该读读本书。因为它关怀人之所失,而帮助他人正是所有社工最寻常不过的工作。有此一书,可令他们投身工作时,见微知著,心怀洞见,同时又有满腔热忱。

——《英国社会工作杂志》

在研究死亡的路上,库伯勒-罗斯比所有哲学家都走得更远。她并没有像他们那样只停留在思想中,而是走进病房,与濒死的人们交谈,听他们生命中最后的声音,了解他们对死亡的种种认识与感情。

——豆瓣网友读后感

每家图书馆都应该有一本!

——英国《护理周刊》

库伯勒-罗斯深入探讨我们应如何关怀临终者,认为只要付出无条件的爱和采取比较明智的态度,死亡可以是安详的,甚至是转化的经验。

——“参透佛法精髓的上师”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

库伯勒-罗斯所作的观察耐人寻味,也发人深省,实有宗教学与临终精神医学的深刻意义。

——台湾“生死学之父”傅伟勋,《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看这本书,让我大哭,自己在亲人逝去前的逃避,成了我最大的遗憾;慢慢地,我开始理性的看待与亲人的生死之别,开始释怀。至少,我不会再去逃避,我知道该如何面对;更重要的是,在看书的过程中,不止考虑你是患者的亲属,还会想到你如果是绝症患者时,你该如何面对和处理一切...  

评分

这周6报纸,看到一段话:“an Australian survey of 3000 by a large women's health group found that women are more afraid of getting fat than cancer.” 我想你一定也不陌生这样一个句式:我情愿死也不想上台发言。难道只是因为肥胖或演讲的可能性要高于夭折?或者词汇匮...  

评分

文/吴情 我们身边不时有人谈论“死亡”(death)与“临终”(dying),然而,尴尬或吊诡的是,主持这些谈论“会”的主角,多半和“死亡”、“临终”无关(这里指的相关,主要说的是病患)。其实,这并不难理解。一方面,这些问题本就不好回答,在某种程度上,会因为人...

评分

这周6报纸,看到一段话:“an Australian survey of 3000 by a large women's health group found that women are more afraid of getting fat than cancer.” 我想你一定也不陌生这样一个句式:我情愿死也不想上台发言。难道只是因为肥胖或演讲的可能性要高于夭折?或者词汇匮...  

评分

这周6报纸,看到一段话:“an Australian survey of 3000 by a large women's health group found that women are more afraid of getting fat than cancer.” 我想你一定也不陌生这样一个句式:我情愿死也不想上台发言。难道只是因为肥胖或演讲的可能性要高于夭折?或者词汇匮...  

用户评价

评分

因为父亲患癌去世,唤起我对死亡的思考,先看了李开复《向死而生》,其中提到有个生死学大师库伯勒.罗斯总结出濒死的五阶段论,于是阅读方向转向罗斯。本书或许不是罗斯最佳作品但却是她的第一本书也是其成名之作。是一本了解临终者心理变化以及如何关怀临终者的好书,可惜翻译得太文绉绉,使得首次阅读难有快感,幸得内容不负所望。放些书摘以享读者: 在我们的潜意识中 ,死亡绝不可能和自己沾边儿。 人在心理上可以暂时否定自己的死亡 。但我们能察觉到邻居的死期 ,看到新闻里说战争带走了多少生命 ,又有不少人亡命高速 ,凡此种种加深了我们潜意识的信念 ,相信自己有具不死之身 ,让我们 ——偷偷在脑海里 ——庆幸 : “不是我 ,是其他人 。 ” 只有当人意识到自己也会死亡时 ,才会做出改变 。

评分

该书应该是罗斯最值得称道死亡步骤的出处。不过惊讶的是罗斯也很注重人内部的心理动力!

评分

五个阶段讲的很清楚,惊讶于信仰的力量

评分

五个阶段讲的很清楚,惊讶于信仰的力量

评分

将面对死亡的整个过程分成了五个阶段,在面对这样子一个每个人都不愿面对但又不得不面对的事物时,总归会表现出一些畏惧,一些惊慌,一些悔恨。 对于活着的我们,还是记得死亡总归会来临,珍惜当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