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约40位女性的私人信函、美部会及美以美会的档案为基础,探究来华女传教士从最初投身传教事业到成长为经验丰富的在华传教士的生命历程。作者从女性视角出发,梳理了美国女传教士群体兴起的历史背景、维多利亚时期的美国的女性文化、女传教士在中国的生活及其影响,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20世纪初期中国普通人生活的片段以及中国女性的处境。
作者所使用的材料是来华女传教士的日记、书信,将这些材料全部打散,然后再分门别类,从女传教士在传教活动的各种细节着手,以很细腻的手法,将女传教士的所思所想所为,细致的呈现出来。从女传教士的出身,传教的动因,已婚,未婚的考虑,追求自由,还是维护家庭,女性的地位...
评分作者所使用的材料是来华女传教士的日记、书信,将这些材料全部打散,然后再分门别类,从女传教士在传教活动的各种细节着手,以很细腻的手法,将女传教士的所思所想所为,细致的呈现出来。从女传教士的出身,传教的动因,已婚,未婚的考虑,追求自由,还是维护家庭,女性的地位...
评分作者所使用的材料是来华女传教士的日记、书信,将这些材料全部打散,然后再分门别类,从女传教士在传教活动的各种细节着手,以很细腻的手法,将女传教士的所思所想所为,细致的呈现出来。从女传教士的出身,传教的动因,已婚,未婚的考虑,追求自由,还是维护家庭,女性的地位...
评分作者所使用的材料是来华女传教士的日记、书信,将这些材料全部打散,然后再分门别类,从女传教士在传教活动的各种细节着手,以很细腻的手法,将女传教士的所思所想所为,细致的呈现出来。从女传教士的出身,传教的动因,已婚,未婚的考虑,追求自由,还是维护家庭,女性的地位...
评分作者所使用的材料是来华女传教士的日记、书信,将这些材料全部打散,然后再分门别类,从女传教士在传教活动的各种细节着手,以很细腻的手法,将女传教士的所思所想所为,细致的呈现出来。从女传教士的出身,传教的动因,已婚,未婚的考虑,追求自由,还是维护家庭,女性的地位...
在云南少数民族发展迅速。
评分一会去采访作者,在访谈之前读完了这本书,深受启发。14年这本书出版后受老师推荐买来,一直没有抽出时间读,借着采访亨特教授的机会终于通读了一遍,改变了自己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女性的一些看法,对我自己感兴趣的历史学职业女性研究提供了更多视角和参考。作为传教士,她们并不是标准的女性主义者,甚至更应该是保守主义者,她们的事业和家庭的困境和抉择,一直到今天都萦绕在两性关系之中。
评分一会去采访作者,在访谈之前读完了这本书,深受启发。14年这本书出版后受老师推荐买来,一直没有抽出时间读,借着采访亨特教授的机会终于通读了一遍,改变了自己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女性的一些看法,对我自己感兴趣的历史学职业女性研究提供了更多视角和参考。作为传教士,她们并不是标准的女性主义者,甚至更应该是保守主义者,她们的事业和家庭的困境和抉择,一直到今天都萦绕在两性关系之中。
评分至1890年,来华新教传教士女性占60%。女性,传教士,殖民者,她们身份多元,来华目地的也各不同。单身女传教士的生活,已婚女传教士如何兼顾家庭与信仰事业。值得思索的点有,19世纪末开华西方人对中国的观察与书写中的性别差异。
评分虽然很“纪实”,但是作者显然不是基督徒,对属灵的人和事还是有很多偏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