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暉,1959年10月生,江蘇揚州人。曾就學與揚州師範學院中文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1988年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職於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著作有:《反抗絕望——魯迅的精神結構與<呐喊><彷徨>研究》(1991)、《無地彷徨——“五四”及其迴聲》(1994)、《死火重溫》(2000)、《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2004)、《去政治化的政治》(2008)、《彆求新聲——汪暉訪談錄》(2008)等。
本書是作者對2008年發生在西藏、四川、青海等藏區的暴力騷亂及隨後的一係列連鎖反應的深思之作。汪暉對西藏問題的關注是延續著他對“中國”及其“現代”問題的一再追索,其核心關切與《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和《去政治化的政治》是一脈相承的。
民族区域自治不同于统一的行省制。制度上突出了民族区域与其他区域在族群、文化、宗教、语言、习俗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差异;政治上不同于民族自决论和民族国家内的联邦论,没有否定中华民族的一体性;内涵上不同于族裔民主主义的政治原则,因为自治体并非完全建立在族裔范畴之上...
評分上篇《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很不错,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为何西方人看西藏问题会有如此片面的感觉——无知造成的冲突,外加新型的冷战政治,也提出了当前西藏全面世俗化面临的诸多挑战和问题。中篇《跨体系社会与区域作为方法》学术气息过浓,感觉较难融入到文章的人类学话语体系...
評分民族区域自治不同于统一的行省制。制度上突出了民族区域与其他区域在族群、文化、宗教、语言、习俗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差异;政治上不同于民族自决论和民族国家内的联邦论,没有否定中华民族的一体性;内涵上不同于族裔民主主义的政治原则,因为自治体并非完全建立在族裔范畴之上...
評分【西方西藏学】 早期传教士去西藏的目的是寻找失落的基督徒,他们认为西藏人就是 12 世纪传说中的、曾经战胜了异教徒、波斯人和米迪亚人的翰王的后裔。 在赫尔德看来,佛教起源于温暖的南方,在暹罗、印度等地方也显示出慈悲、厌战、隐忍、柔和与滞怠的特征,但藏传佛教却由...
評分【西方西藏学】 早期传教士去西藏的目的是寻找失落的基督徒,他们认为西藏人就是 12 世纪传说中的、曾经战胜了异教徒、波斯人和米迪亚人的翰王的后裔。 在赫尔德看来,佛教起源于温暖的南方,在暹罗、印度等地方也显示出慈悲、厌战、隐忍、柔和与滞怠的特征,但藏传佛教却由...
首尾兩篇不錯,中間一篇有點晦澀
评分第一篇講西藏的不錯。先是勾勒東方主義的西藏觀,西藏如何逐漸成為西方人想象之地,再梳理西藏與英國、清朝等的關係,然後審視西藏在20世紀遭遇現代性時的民族、宗教問題。無論是講琉球還是西藏,核心觀點是19世紀朝貢體係漸趨衰落,而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民族主義取而代之,在此背景下邊緣地區與主流的摩擦。看似民族問題,後麵其實一直有英美力量的介入。
评分同名論文很精彩,前半部分尤其精彩,對西藏問題梳理鞭撻入裏,後幾節強調“多元一統”,不隨意評判汪暉教授的觀點。有機會想讀香港齣的《亞洲視野》。
评分毫無人道,我算是知道文革時期的大字報長什麼模樣瞭
评分觀點並無新意,彆人在不同場閤也都錶達過,他隻不過把它們整閤起來,再加一點自己體驗的資料、***過去製度偉光正的背景和政治哲學理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