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斯奈德 Gary Snyder,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禅宗信徒、环保主义者。他是“垮掉派”诗人中至今创作成就最大的一位,曾出版诗集、散文集和访谈录等二十多本著作,多次获得重要奖项,包括美国国家图书奖、博林根诗歌奖、莱文森奖、古根海 姆基金奖及普利策诗歌奖等。他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喜欢沉浸于自然,将历史与荒野纳于心中。在大自然中的生活和思考使他的作品更接近事物的本色以对抗我们时代的失衡与无知。
译者 陈登,哲学博士。出版英语方面的著作多种。谭琼琳,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威尔士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英国皇家亚洲研究会会员,英国威尔士大学荣誉研究员。斯奈德研究专家,出版研究斯奈德的英语专著一部,并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主题涉及荒野对人们的意义,以及人类回归荒野的可能性。源于诗人的敏感,斯奈德对“自然”“野性”“荒野”等的不同概念进行了语源、语义上的考察,他深入美国的荒野,对当地与自然相和谐的土著文化进行了广泛的田野调查,并结合自己早期的伐木工作及禅宗学习经历,探讨了现代社会如何从文化上接纳荒野的问题。
这段时间以来天气并未真正变热,反而阴雨连绵,变得凉爽,这是写小说的好日子,拂晓起床既不是酷热也不会大亮。可以拥有一段时间,如能赶上拥有写东西的激情和热情,便是一顿好的盛宴,这种丰富而专注的感觉可以维持一整天,到次日早上,把日子串起来。 上半年来大多数的工作...
评分 评分(發表于2014年9月11日《中國環境報》08版) 荒野就是万物一体。(加里•斯奈德) 提到加里•斯奈德和他的《禅定荒野》,国内的读者或许会有些陌生。这部作品的原名为The practice of the wild,若直译则是“荒野实践”。但此次译者选择了“禅”这样一个特定的概念来...
评分2013年的一个夏日午后,我站在佛罗里达某个州立公园的凉亭里,四周阒寂无人,没有鸟鸣,也没有蝉声,只有阵阵风声从耳畔经过。面对着烈日下望不到边的湿地及灌木林,还有稀疏的高大乔木,我只想到一个词——荒野。它一点都不精美,只是广袤而安静,这巨大而逼人的安静让我只...
评分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弘忍 做点摘录与感想。 世阿弥是日本十四世纪最杰出的能剧导演兼剧作家,同时也是一名禅师,曾将此刻的顿悟视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一种忘却自我的意外惊喜,一种在循规蹈矩的工作中可达到游刃有余、优雅自如的境界所...
是一本让心灵沉静的好书。
评分社会学?人类学?过于庞杂,读不进去。
评分可有斯奈德诗歌好
评分一个有道德的人生是喜欢思考、讲究礼节、富有品味的人生。在所有道德缺陷和人格缺点中,最恶劣的就是思想贫乏,包括各种各样的卑劣方式。对他者、对自然的所思所为表现得粗蛮无礼,就会减少生活的乐趣和种群间交流的机会,而这些对身体和精神的发展极其重要。对那些想要直接探寻的人而言,当他们走进原始的殿堂,荒野成了一位残酷凶狠的老师,迅即将心智幼稚之人或粗心随意之人的外在之物一一剥除。这样做容易犯错,会将人推向极端。但实事求是地说,立志过这样的生活——简单朴素、适度冒险、乐观幽默、感恩图报、尽力工作、纵情娱乐、徒步旅行——这会让我们贴近真实存在的世界,把握世界的整体。青山常运步。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凯鲁亚克那本《达摩流浪者》里的主人公贾菲的原型,是著名的垮掉派诗人,信奉禅宗。这本书是他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文集。特别提到了“荒野”这个概念,从生态学上的“荒野”这一概念出发,一直上升到哲学层面上的“荒野”,作者对工业社会里现代人物质及生活方式的批判,提倡人类需要与荒野相伴,每个人的心中也要给自己留有“荒野”,作者不但游历了世界上很多人迹罕至的荒地,还与不同的原始族群进行深度的交流,以及从东方的禅宗文化中寻求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理解。不仅仅是简单地呼吁保护生态环境这种比较浅层的认知,更是呼唤人类能够传承几千上万年与自然相处而得到的智慧。这本书翻译的不错,没有特别生涩的地方,比较适合在户外自然环境中慢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