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尔•阿多(Pierre Hadot,1922-2010),法国20世纪著名哲学家、史学家与文献学家。主要从事古希腊古罗马思想研究。其著作围绕西方古代哲学中的精神修炼与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展开,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哲学观念,闻名于世。1982年入选法兰西学院。1999年获得法兰西科学院哲学研究大奖。主要著作:《古代哲学的智慧》、《灵修与古代哲学》、《内心的堡垒》等。
本书属于让人从书中走出来时会脱胎换骨的那一种。皮埃尔·阿多的所有作品皆属于这种类型,无论书里谈论的是马克·奥勒留或普罗提诺、斯多葛派或神秘主义,总是带着永远清澈的博学。这些著作表明,对古代人而言,哲学不是体系的建构,而是生活的选择,是在探寻智慧道路上的一种修炼。在这部对话录里,我们将发现一个令人钦佩的博学的学者,他的作品滋养了众多思想家,在他时而讽刺、时而如格言般的判断里我们将发现一个隐秘、腼腆、朴素的人。跟随皮埃尔·阿多,我们将领会到如何阅读和诠释古代的智慧,为什么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尤其是马克·奥勒留的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做哲学,即学习面向死亡”,要学会“活在此刻,犹如最后一次也是初次看到世界一样”。
哲学的生活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哲学家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 扩大来讲,生而为人,通过生活方式的行为,赋予人格以风格,别人就会说,这人有自己的个性。 个性是个中性词。褒贬不定的“独立桀骜”和“怪癖乖张”,都可视为个性的倾向。 如果这种个性还有无功利性、不是以物...
评分 评分哲学的生活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哲学家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 扩大来讲,生而为人,通过生活方式的行为,赋予人格以风格,别人就会说,这人有自己的个性。 个性是个中性词。褒贬不定的“独立桀骜”和“怪癖乖张”,都可视为个性的倾向。 如果这种个性还有无功利性、不是以物...
评分如果早几年读到阿多,我怕也会义无反顾扑进古希腊这个大坑。
评分最后两章似乎译得有些潦草。。。主要是不喜欢阿多的路子~
评分绝对5星,敲醒了我对于哲学作为理论思辨和话语体系的贪恋。
评分阿多借用罗曼罗兰的话将很多人都曾体验过的世界的在场感称为海洋般的情感,而这是与基督教完全陌异的。基督教的精神修炼在于早期对希腊哲学的借鉴以使自身哲学化的尝试,而古希腊罗马宗教中是没有这种精神修炼概念的。作为精神修炼与生活方式的哲学区别于哲学话语。现代哲学中海氏的向死而生则与古代哲学的练习死亡不同,前者体现的是存在的焦虑。中世纪后期,哲学获得自主性但基督教式生活方式及经院哲学仍在延续,因此哲学越来越呈现为一种理论性学科。后半部分越来越鸡汤化了。
评分内容一般,翻译一般。不过光是书名就已经点燃了我的民哲之魂。“我注视世界,有好几次,我看到她犹如初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