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时代

共情时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作者简介

弗朗斯•德瓦尔

荷兰著名的心理学家、动物学家和生态学家,现为美国艾默里大学灵长类动物行为学教授,1993年当选为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之后相继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及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7年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当今世界具有巨大影响的百位世界文化名人,以及目 前在世的全球最伟大的十几个科学家之一,主要著作有《黑猩猩的政治》、《类人猿与寿司大师》、《灵长类动物如何谋求和平》以及《人类的猿性》等。

译者简介

刘旸

笔名桔子帮小帮主,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在芝加哥大学取得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有译作《永生的海拉》、《迪士尼儿童百科全书:绿色植物》,为《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冷浪漫》作者之一,科学松鼠会成员,曾担任果壳网科学星探和策划,组织过科学与艺术的跨界活动,目前的工作领域为在线教育和女性健康产品开发。

出版者: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美] 弗朗斯·德瓦尔
出品人:
页数:322
译者:刘旸
出版时间:2014-8-10
价格:36.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5765826
丛书系列:第六日译丛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科普 
  • 社会学 
  • 共情 
  • 生物学 
  • 果壳阅读 
  • 心理 
  • 德瓦尔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贪婪已经过去,共情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性自私吗?当我们从生物性的角度评判社会问题,我们往往基于人类自私的属性,但我们不该忘记,人类天性中同时有另一些特质,将人与人紧紧凝聚在一起,调整彼此的步调,关怀弱者,帮助他人。因此,人对另一个人的感情能够感同身受,这种能力植根于漫漫历史长河。本书记载了一个世界著名的灵长类动物学家对人类道德起源问题引人入胜、浅显易懂的考察,它挑战了一直以来人类对该问题最基本的假设。

媒体推荐语★

关于人类善行的生物学根源,本书提供了重要而又及时的信息。

——德斯蒙德·莫利斯,著有《裸猿》三部曲

看完这本书,你大概能意识到,人类是多么高端洋气上档次的动物。我们不但可以为他人的痛苦而痛苦,为他人的快乐而快乐,我们也可以为了他人的痛苦而快乐,为了他人的快乐而痛苦。在灾难和异族面前我们相濡以沫,一旦天下太平我们又相忘于江湖或者相互厮杀。如此极品,却又如此科学。这本书不但可以让你坦然接受内心的黑暗杀人越货,还可以让你不做作不矫情的释放光明学习雷锋。

——周欣悦,中山大学心理系教授

在德瓦尔老爷跟着一群群黑猩猩过日子的这些年月里,他见证了灵长类波澜壮阔的本性,见闻比我跟着一群群人拍戏的这个过程有过之而不及。这本书谈的是共情,又称同理心,简单来讲就那种让我坐在非诚勿扰舞台这端分明地感到对面嘉宾们喜嗔哀愁的神奇人类情感机制,科学很好玩,很和谐。

——宁财神,作家、编剧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起初,我以为是读到一本社会心理学类的书,结果发现作者谈“共情”借用了大量的动物实验,特别是黑猩猩、猿、猴子、大象、小白鼠等等,用动物的行为来观察它们的共情反应,找与人类的共性。 好吧,因为作者实际上是一位动物行为学家,攒了这么多年的实验积累,不拿动物说事,拿...  

评分

一、一个瓜瓤 在很多年前的一个夏日傍晚,我曾在一个公交站焦虑地等着公交车。但那车迟迟等不来,让人越发难受。无所事事之时,四下张望,看到一个西瓜摊上,一个农民模样的人正在拿出半个西瓜,仔仔细细地撕下保鲜膜,然后用刀又仔仔细细地把露在最外面的一层西瓜瓤切掉。再...  

评分

评分

一直以来,社会中对人性的主导思潮都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充满着利益关系的,自私性与竞争性构成了我们所熟知的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书籍都教会我们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来取得更大的利益,这个时候,谈及感情,难免显得扭扭捏捏,天真不已。 人性或许天生就充满着某种自私性...  

评分

“换位思考”也好,“感同身受”也罢,“设身处地”也好,其实都可以用另一个词来替换,这个词就是《共情时代》这本书的主题——共情心。 本书作者弗朗斯·德瓦尔是荷兰著名的心理学家、动物学家和生态学家。2007年,德瓦尔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当今世界具有巨大影响的百位世...  

用户评价

评分

从灵长动物的行为模式来看待人类,观点很清晰,就是共情能力其实包括了几个层次,首先是有自我意识,然后再是感知到别人的情绪,再到对别人的情绪做出适当的反应,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共情层次。然后就是反复讲各种小例子,重复稍微多了些。

评分

呵。

评分

翻译流畅,内容详实,可读性很强。其中好些动物的实验和故事颠覆我的原始认知。最后讲一章讲战争的那里让我想到《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评分

大体有趣。有些观点持保留意见。

评分

其实我一直想对于“如果基因的基本需求是将自己延续下去为最优前提,那么人类为什么多数性行为并不是为了生孩子”寻找答案。作者的意思是“个体行为的动机是具有自主性的,并不完全受基因所控制。生物并不是基因的奴隶,我们更像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二把手,一直在基因的眼皮底下偷偷地另起炉灶。”“基因是自私的,但我们不是,我们因为某一个原因而演化出来的功能,经常会被我们用来做其他的事。”所以就是说,大局是由基因掌控,而细节,我们自己微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