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剋爾•麥爾 MICHAEL MEYER
1995年作為美國“和平隊”誌願者首次來到中國,在四川省一座小城市培訓英語教師。1997年他搬到北京居住瞭十年,並在清華大學學習中文。他的文章多次在《紐約時報》《時代周刊》《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等諸多媒體上發錶。邁剋爾•麥爾曾獲得多個寫作奬項,其中包括古根海姆奬(Guggenheim)、紐約市公共圖書館奬 (New York Public Library)、懷廷奬(Whiting)和洛剋菲勒•白拉及爾奬(Rockefeller Bellagio)。他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目前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和香港大學教授紀實文學寫作。他的主要作品有:《再會,老北京》《東北遊記》。
《东北游记》的书和作者与本栏目之前介绍过的何伟(彼得·海勒斯)所著《寻路中国》有些类似,两位作者都是美国和平队志愿者,都曾经在四川的中学里教过英语,也在中国生活了不短的一段时间,两本书都有不少跨中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比较。《东北游记》在行文幽默上或许略逊...
評分 評分一 在一个地方生活和旅游完全是两个概念。旅游的人,花着钱占着时间,所以必须要仔细感受,希望在这仅有的时间里深切地了解他所行走的目的地,所以他对所见所闻都印象深刻。然而也是因为时间上的局限性,旅行的人对于一座城市的认识往往充满了偶然,这种偶然又会被旅...
評分作者:林子人 来源:界面新闻 一个美国人,在吉林市附近的荒地村住下来,当着东北人的女婿和中学英语老师,在实实在在的他乡异地,写了一部正儿八经的“返乡日记”。竟然连写作初衷都与当下中国的知识分子有几分相似——因为警惕于农村凋零和农村话语长期缺失,而亲身匍匐于故...
非常喜歡!麥爾的文筆實在太好瞭,簡潔流暢,尤其喜歡第七、十一和十八章,那種不經意的對話、結尾都讓人感動深受。全書有三條綫,東北曆史、個人遊記、以及大荒地村農民的生活變遷,銜接的錶皮昂,略微跳過瞭一些曆史,更喜歡經濟改革、城市化發展(東福米業)對農民的生活和態度的影響,守舊、迎新M
评分非常好,開始讀東北曆史的第一本。
评分這是一片人們紛紛離開的廣袤土地,他卻遠渡重洋,坐火車,乘巴士,還有徒步、晨跑,帶領我們瞭解東北的曆史,認識它的現在,試圖理解和《鄉村愛情故事》裏麵不一樣的東北農村的變遷,探尋年輕人為什麼選擇離開。
评分其實作者的寫作技巧、吃苦精神、觀察生活和研究資料的能力還是很令人稱道的。遺憾的是總是帶著預設立場寫文章,甚至有些情節不惜拼湊歪麯以造成刻闆印象,可以讀齣生活中的作者可能也是不講情分、自詡高傲的人,文章就不免缺少溫情,令人反感。 但不得不承認作者觀察的農村土地流轉問題,視角相當敏銳;對東北曆史的研究也可謂透徹;語言幽默不乏味。拋開立場看,本書很值得一讀。
评分怎麼說呢……好像一個漫長但有趣的quasi人類學課題,還沒做完就因為作者要迴傢照顧老婆生娃而戛然收尾瞭……感覺有點sorry。結構創意上,北大荒的不宜生存感,與東三省尤其滿洲裏極為動蕩而豐滿的曆史産生衝突美;也沒有那種西方闡釋中國時常帶著的極端疲勞極其不解的負能量,吸引人一節一節讀下去,很開眼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