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病逝。每年4月23日是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读书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人教版教材称《皆大欢喜》)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六世》《理查二世》等。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三或四首长诗。他是“英国戏剧之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被赋予了“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虽然莎士比亚只用英文写作,但他却是世界著名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其剧作也在许多国家上演。
译者朱生豪:天才的莎士比亚作品翻译家。于杭州之江大学毕业后入上海世界书局任编辑。他在极艰难的条件下译出了大部分莎士比亚剧作。1944年病逝。
全集包括:莎士比亚全部戏剧作品+莎士比亚全部诗歌作品
莎士比亚有多种中文译本,但在语言上唯有朱译本最为传神最精彩,这一点整体上无人可及,这几乎是公认。朱生豪先生的那种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加上外文素养和诗人才情,现在已经不会再有。所以尽管朱氏在原文的理解上有些地方不尽周到,对原文中他认为“不雅驯”的字句自行跳过,他并未译完全部作品(47版仅27部剧本),我们还是决定选用朱译本。为了弥补不足,我们获得朱生豪后人的授权之后,约请了国内专家对朱译本做了全面的校订(非校对,校对是技术性工作,校订是学术性工作,二者是两回事),订正误译、补足漏译,使之尽得全貌,尽近原文。这一工作是重要和艰巨的。专家们包括裘克安、何其莘、沈林、辜正坤等国内顶级莎学专家,他们对莎学的研究、对国际研究成果的了解,甚至对原文中俚语、粗话的忠实翻译,都使译文更添光彩。对历史剧则全部重新组译。对国际莎学界当时刚确定的莎剧也及时组译,这几个剧本当时国内是无人译过的。新组译本无需校订。莎翁作品除了剧本,还有大量诗歌,我们也全部收录,而不是选录。
共十二卷 《莎士比亚全集第一卷》 2015年5月31日 第一卷包括《暴风雨》《维洛那二绅士》《温莎的风流娘们儿》和《一报还一报》。读莎士比亚的惊喜与读塞万提斯的惊喜是类似的,他们的语言竟这么成熟,细节丰富且有滋味,对话饱满且有重量!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形成的错觉,以为...
评分莎士比亚,为文学研究界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作家。 其实吧,他属于我本人相当喜欢的一个作家了,经常看关于他的纪录片、影视作品,全集我也看过,部分剧看过四五遍了(每年看依然不知道他到底想说啥),所以最近响应小伙伴的号召努力掰原文去了。 比较大的一个感想就是,莎士比亚...
评分以前读的是朱生豪版莎士比亚。最近读Hamlet,用了梁实秋的译本做参考。据说翻译界更推崇梁译。搜索莎士比亚,豆瓣上满屏的朱译本,连这套梁版莎士比亚全集下面的评论都是”向朱生豪致敬“——当然这得怪豆瓣的评论系统。为梁氏可惜,看到这篇文章,对梁先生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评分偶尔翻以前的笔记,翻到以前看莎士比亚时记得几句话。如《无事生非》:“像他这样一个人,讲外表也许比一头猴子神气得多,可是他的聪明还不及一头猴子哩。”我怎么看觉得怎么好,好笑好玩。一喜之下,看了五本悲剧,真是个喜上加喜。计划是看七八本的,因为其它书出现了。 莎...
评分译林12年前就出了莎翁全本,人文社今年才出 2011年1月14日 评论者 闲治山房 "寥天瀛海渺相望,灯烛今宵共此光;十日从来九风雨,一生数去几沧桑。" (五十佳评论者) 评论的商品: 莎士比亚全集(套装共8卷) (精装) 根据人文社莎翁全集前言,我们知道朱氏没有翻译6种历史剧和...
居然一直没标。。虽然叫全集,但其实只有戏剧,设计也一股浓浓的廉价感。。
评分站着看也能睡着的
评分不读莎翁则已,一读莎翁就不读完不痛快。
评分现代人
评分居然一直没标。。虽然叫全集,但其实只有戏剧,设计也一股浓浓的廉价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