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中的华工

一战中的华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徐国琦
出品人:
页数:292
译者:潘星
出版时间:2014-7-1
价格:CNY 4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2418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华工
  • 历史
  • 一战
  • 中国近代史
  • 徐国琦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海外中国研究
  • 战争史
  • 一战 华工 历史 中国 战争 移民 劳工 一战史 东方人 战争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西方学界关于一战的著述繁多,但中国的地位和角色总是被忽略。本书根据翔实可靠的史料,披露了一段意义深远却鲜为人知的中国劳工参与一战的历史。一战期间,14万华工因缘际会地成为中国派往世界的“使者”,来到法国参战。华工们吃苦耐劳,心灵手巧,是挖战壕、修铁路的专家,甚至搏杀于前线,为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们是中国国际化进程中平民参与的代表,为中国参战和加入巴黎和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还成为了晏阳初等一代中国精英的老师;他们在血染的西线战场戴瑞士表、太阳镜、绅士帽,交法国女朋友,为保卫自己的权益把欺负他们的美国大兵打得头破血流,尽显中国男儿的威风……

华工们参与一战,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惊天之举,也是世界现代史上的动地之事。

协约国没把中国对德宣战当回事,但华工如同士兵一样必不可少。

——《纽约时报》

华工在欧洲战场上为中国赢得荣耀。

——穆雷(一战华工)

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在密集炮火下,忍受艰难,完成任务,堪称榜样。

——福煦(一战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

华工是中国连接世界的桥梁。

——《中国留学生月报》

本书书对一战历史、国际移民和跨文化交流等问题研究的推进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将使徐国琦置身中国近代史和国际史领域一流学者的行列。

——入江昭(Akira Iriye,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

透过徐国琦对中国与一战、一战华工的研究,我们可以理解:或许一战华工的参战对于协约国在军事上的最后胜利没有直接的影响,但中国与一战关系意义重大。

——吴翎君(台湾东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作者简介

徐国琦,安徽枞阳人。哈佛大学历史系博士,曾任教于南开大学。现为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国际化及中外交流历史。其主要著作有:《美国外交政策史》 (合著,杨生茂主编,人民出版社,1991年), 《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和国际化》(China and the Great War:China's Pursuit of a New National Identity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剑桥大学出版社2005年、2011年英文版;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中文版),《文明的交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在法华工》(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 中文及法文版),《奥林匹克之梦:中国与体育,1895-2008》(Olympic Dreams: China and Sports, 1895-2008,哈佛大学出版社,2008年),《中国人和美国人: 一个共享的历史》 (Chinese and Americans: A Shared History, 哈佛大学出版社,2014年)。目前正为牛津大学出版社撰写英文《亚洲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Asia and the Great War)以及为五洲传播出版社撰写《为文明出征: 中国人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文、英文及法文版)等书。

目录信息

中文版序…………………………………………………………………………… 1
导论………………………………………………………………………………… 1
第一章 大战与大危机:中、英、法与“以工代兵”计划………………………… 10
中国的危机………………………………………………………………… 10
法国的回应………………………………………………………………… 16
英国终于转向中国………………………………………………………… 23
新世界中的新中国:中国政府之看得见的手……………………………… 31
第二章 英法招工与华工赴欧的奥德赛之旅………………………………… 37
招工合同:责任与推诿……………………………………………………… 37
在华招工:竞争与摩擦……………………………………………………… 41
人数与工种………………………………………………………………… 47
开启奥德赛之旅…………………………………………………………… 51
第三章 被掩盖的历史:隐秘的加拿大之旅…………………………………… 55
运输与旅途………………………………………………………………… 56
危险的赴法之旅…………………………………………………………… 60
对加拿大运输计划的保密………………………………………………… 63
加拿大人对华工的歧视…………………………………………………… 72
第四章 工作…………………………………………………………………… 80
工作环境和管理…………………………………………………………… 81
华工的工作………………………………………………………………… 87
牺牲和英雄行为…………………………………………………………… 94
战争的余波………………………………………………………………… 102
第五章 待遇与认知…………………………………………………………… 104
认知………………………………………………………………………… 105
沟通问题…………………………………………………………………… 110
以惩罚为纪律……………………………………………………………… 115
英国人与法国人的区别…………………………………………………… 121
停战和回国………………………………………………………………… 124
第六章 在陌生的世界里:生活在欧洲的中国人…………………………… 128
服装、外貌和心情………………………………………………………… 129
生活经历…………………………………………………………………… 137
娱乐、两性与浪漫………………………………………………………… 148
第七章 美国士兵与中国劳工………………………………………………… 156
美国呼唤支援,于是中国人来了………………………………………… 156
美国人与法国人之间的麻烦……………………………………………… 160
缺少称职官员,缺乏妥善管理…………………………………………… 166
美国人与华工之间的问题………………………………………………… 172
第八章 基督教青年会与华工………………………………………………… 177
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 178
基督教青年会提供的帮助………………………………………………… 180
基督教青年会的工作人员及华工服务…………………………………… 187
基督教青年会的工作内容………………………………………………… 191
第九章 寓教于学:学生亦师,师亦学生……………………………………… 203
老师亦学生………………………………………………………………… 204
华工亦老师………………………………………………………………… 209
五四运动中的师生联合…………………………………………………… 218
第十章 文明的交融…………………………………………………………… 226
华工与中国国家认同的转变……………………………………………… 226
华工与国际新秩序………………………………………………………… 233
华工的收获与文明的交融………………………………………………… 240
结语……………………………………………………………………………… 246
附录一 惠民公司与法国政府的合同………………………………………… 250
附录二 英国招工合同………………………………………………………… 255
参考文献………………………………………………………………………… 257
鸣谢……………………………………………………………………………… 277
索引……………………………………………………………………………… 280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小人物与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华工 文/马建标 (此文发表于《中华读书报》2011年8月10日,第10版) 一战期间,英法两国曾从中国招募14万华工,驰援欧洲战场。这些华工大部分是目不识丁的农民,他们去往欧洲的路上历尽千辛万苦。先渡太平...

评分

小人物与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华工 文/马建标 (此文发表于《中华读书报》2011年8月10日,第10版) 一战期间,英法两国曾从中国招募14万华工,驰援欧洲战场。这些华工大部分是目不识丁的农民,他们去往欧洲的路上历尽千辛万苦。先渡太平...

评分

小人物与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华工 文/马建标 (此文发表于《中华读书报》2011年8月10日,第10版) 一战期间,英法两国曾从中国招募14万华工,驰援欧洲战场。这些华工大部分是目不识丁的农民,他们去往欧洲的路上历尽千辛万苦。先渡太平...

评分

小人物与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华工 文/马建标 (此文发表于《中华读书报》2011年8月10日,第10版) 一战期间,英法两国曾从中国招募14万华工,驰援欧洲战场。这些华工大部分是目不识丁的农民,他们去往欧洲的路上历尽千辛万苦。先渡太平...

评分

小人物与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华工 文/马建标 (此文发表于《中华读书报》2011年8月10日,第10版) 一战期间,英法两国曾从中国招募14万华工,驰援欧洲战场。这些华工大部分是目不识丁的农民,他们去往欧洲的路上历尽千辛万苦。先渡太平...

用户评价

评分

他们的悲哀在于知道前路意味着无尽的思念,疼痛的身体,死亡的威胁。在于见证了有人不断死去,有人终身残疾的归来后,贫困与痛苦依然让人窒息。在于他们这个数目庞大的群体仅仅被政府做为谈判桌上的筹码,一旦失去效力便不顾其命运。最悲哀的是,他们曾经用自己的苦力与血液书写了世界的历史,但自己却对此浑然不知。敦克尔克大撤退中,丝毫没有他们的身影。这是一个很好的电影题材。

评分

编辑很见功力

评分

徐先生作为一部出色的中国近代史和跨国史领域的作品,其价值自不必赘述。但,由于作者把华工这一群体放在“中国与一战”、“中国的国际化”这一宏大的语境当中,所以本书的华工群体更多地倾向于体现为中西文明交流的使者。这样就很容易忽略了一战华工群体作为最基本的“移民”(华侨)的身份,尽管作者已经意识到了“一战华工的故事则为移民历史增添了一道重要的光彩”。对一战华工作为移民本质属性的忽略,主要是受作者的写作目的之一——挖掘华工历史、肯定华工价值所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本书除了结语部分揭示华工移民性质以外,较少涉及移民的专题;其二,作者很强调华工的影响,却没有强调国内外局势、国内家庭对华工的影响,这种互动往往在忽略移民要素的前提下被淡化。在已有的宏大的语境下,再兼顾移民语境,也是苛求。

评分

徐国琦老师本身对民族主义是持怀疑态度的,既然还有人能读出民族主义的感觉,看看自己吧

评分

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与战争无关,觉得一百年前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的希望,今天大概也还没完全消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