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伟民,1988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学位,师从邓广铭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宋史、中国古代经济史、近代东南区域史等。著有《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传统国家与社会:960-1279年》,(商务印书馆2009年),主编《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中华书局2012年)。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2012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包伟民对宋代城市的最新研究著作。本书在总结唐宋城市史研究的基础上,对宋代的城市规模、类型和特征,城市管理制度、市场、税制、市政建设、人口和文化等问题进行探讨,多有新见,是对宋代城市的独创性研究。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考证扎实,批判大于创设。整本书主要围绕的是加藤繁的唐宋城市范式的批判与宋代城市政治性大于其经济性论说两方面。首章最见功力,表格层出不穷,勾勒了宋代的城市等级体系。接下来论述了宋代厢坊制度的因革,宋代“市”的新说,以及因此而产生一系列新型税法税制,如宅(屋)税与家业钱。章五市政建设对南方城市的砖砌道路的描述颇为有趣,章六是取向新而内容则差强人意,论说所谓的城市发展新象未能突破宋人的行政城市体系意象。章七论述城市文化主导者是士人而非平民,但二者合乎为市民,市民文化的取向是媚雅而非媚俗。章八从人口密度、物资供应消防等方面概括了都市发展的瓶颈,但似乎又有点作者批判的伊懋可的“宋代城市革命—高水平均衡陷阱”范式的味道。本书从中小城市的考察出发以突破长安—开封的唐宋变革视角也反映了包对考证和史实的重视。
评分一般般。不过选题依然很好。
评分一部具有反思性的著作,包含着对唐宋城市发展程度的“祛魅化”认识。前四章在若干概念的梳理、辨析上提出了很多切实的观点。“人口意象”章节的意图虽颇具创造力,但在提供新的认知方面贡献有限。至于论述上下层文化,则窃以为不宜放在城市背景下讨论。不知为何,书中对久保田的研究提及甚少,纵是其成果不足为训,略有检讨总是有益的。尤其是人口方面的论述,还是觉得不很合适。总体上看,理论思考与史事考辨兼长。
评分有阅读快感。ps:我是豆瓣上第10个“读过”的。
评分2.大作。绪论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