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达彦,1997年取得神户大学经营学博士学位,后在广岛大学社会人研究所担任管理学助理教授,在早稻田大学商学部担任助理教授(兼大学院商学研究科夜间MBA课程讲师)等,2008年开始担任早稻田大学商学院教授。2011年9月起在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RIETI)兼任教学研究员,2012年4月起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兼任沃顿商学院高级研究员。井上达彦的研究领域为竞争战略和商务系统。主要作品有《情报技术与企业系统的进化》、《企业系统战略:企业结构与竞争优势》(合著)、《日本企业的战略结构变迁》(合著)、《收益引擎理论:建设技术收益化结构》(编著)、《经营组织经验谈》(合著)等。
第一本总结、实践和分享企业如何模仿的商业读物
来自日本企业研究专家的最有效、最实用的经营提升法
不知优秀商业模式能否移植?
不知精彩案例如何借鉴?
不知内部成功经验如何应用?
不知模仿圈套如何避免?
原来模仿也需要学习。
日本专家精细研究星巴克、7-11、丰田、强生因模仿而优秀的关键,
提炼模仿要素,规划模仿工序,
四个模式、五个步骤, 手把手教你企业模仿的技术。
不会模仿,何以创新。
▌编辑推荐
“山寨”伴随着中国制造而闻名世界,却也困扰着很多企业家,如何才能从“山寨”走向创新就成了目前最紧迫的难题。日本也曾面临“小偷”、“拷贝猫”的国际恶名,但最终形成了“日本风格”,“日本设计”也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 地。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实际上,很多日本企业的创新 都源自模仿,比如日本7-11、丰田、佳能、黑猫宅急便。即使是星巴克、强生、施乐这些欧美企业也不例外。那么他们的模仿秘诀是什么呢?井上达彦的这本书就是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的。他认为只有彻底地学习对方,研究对方,模仿对方,才能提高能力,产生独创性。为此,他还提供了能够迅速应用的模型和方法,让读者了解模仿的核心,掌握模仿的技术。
▌内容简介
初创或成熟,企业均面临革新困境,本书倡导由模仿进而革新,介绍了两种类型的模仿,一是能带来短期利润增长的产品模仿;二是为企业带来长期竞争优势的结构模仿。
本书还提出了独特的金字塔形分析架构,从企业资源、活动、价值、定位四个要素揭示模仿的要点,分五步骤提供由模仿到革新的路径,结合星巴克、丰田、7-11、强生等16家知名企业的案例,帮助经营者掌握模仿的方法,以应对竞争,创造革新。
老李拿到这本书很薄,但看书花的时间相对较长。150页正文,作者的注释用了将近20页。说明作者写书《模仿的技术》不是抄袭,文中所到之处都有出处。 对于中国创新之难在于“一窝蜂”,没有美国的“IP”主义,没有国外著作权、编写权、创作权,老李曾经说过,让原封不动的产品或服...
评分这是最好的时代,各类产品层出不穷, 这是最差的时代,产品狗们四面楚歌。 跨界抄,跨国度抄,跨产品线抄,天下产品一大抄,不怕你抄不到就怕你不敢抄。 于是有时候,许多产品狗一觉醒来还没彻底清醒,就看到昨夜脑海里徘徊的设计图居然变成产品出现在了app store或者安卓市场...
有股文邹邹的味道
评分翻译得好糟糕
评分所有例子都看过,作者拼装解析得还不错。不过日本人写东西,总让人觉得细是够细了,却缺乏一些洞见。另外,很喜欢公文教育的理念——应该让孩子自学而不是课堂填鸭教育。
评分结合一个个实例讲解企业在创立过程中,模仿的重要性。并给予方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先模仿,再破后立。万事在进行过程中,其实都是这么个过程,所以说道,天下文章一大抄,腾讯的复制这些问题之时,也便觉得很寻常了。只读过大纲版
评分日本人写的书,优点大多是结构简单,清晰易读,缺点就是深度不足,这样也好,三个小时看完一本书,其素材刚好写一篇文章。此书对我重大启发: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揭示模仿的本质:所谓独创的作家,不是不模仿别人,而是无法被人模仿。 即使是独创风格的作家,刚出道时也会模仿其他作家,在不断重复模仿,失败再尝试,形成了别人无法模仿的风格。这里相当有趣的是,别人无法模仿的构思是模仿而来的,这就是模仿的悖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