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与虚构

纪实与虚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安忆,当代作家。原籍福建省同安县,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移居上海。197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

著有《雨,沙沙沙》、《流逝》、《小鲍庄》、《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神圣祭坛》、《叔叔的故事》、《六九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十三章》、《米尼》、《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富萍》、《遍地枭雄》等数百万字的小说,以及散文、论文等作品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王安忆
出品人:
页数:464
译者:
出版时间:2014-6
价格:3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20098743
丛书系列:王安忆长篇小说系列
图书标签:
  • 王安忆 
  • 小说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国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作者(王安忆) 
  • 中国小说 
  • 中国当代小说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王安忆所著的《纪实与虚构》运用交叉的形式轮番叙述这两个虚构世界。“我虚构我的历史,将此视作我的纵向关系,这是一种生命性质的关系,是一个浩瀚的工程。我骤然间来到跃马横戈的古代漠北,英雄气十足。为使血缘祭奠至我,我小心翼翼又大胆妄地越朝越代,九死一生。我还虚构我的社会,将此视作我的横向关系,这则是一种人生性质的关系,也是个伤脑筋的工程。《纪实与虚构》中我还是采取这城市教给我的归纳方式,将社会关系归为几种。这关系有时很不好分,它错综复杂,盘根交节。我希望这两类关系放在一起有一种美丽的形式,后来我设计那纵向的关系如一棵一树,那横向的关系如周转的水波,一圈一圈荡漾开来。这是一幅田园风景。”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王安忆的书总是充满了淡淡的霉霉的上海味道,这本书却不一样,很难得。 在现实的孤寂中政治,在虚构的先辈中寻找归属感,描写了每个人不可逃避的孤独命运,每个人都是一个孤岛... 我们寻找,结伴,抵死纠缠,婚姻,却无法上岸,孤独是必然的,婚姻只是把一个人的孤岛,变作两个...  

评分

如果可以,我也想写下这样一部书,按照我的生命轨迹,追寻到我的前辈,我的祖先,用这样的方式祭奠他们的灵魂,寻找到那创造了我的一脉血缘,了解这一脉人的生平,让我感受到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个必然,冥冥之中并不孤单。  

评分

如果可以,我也想写下这样一部书,按照我的生命轨迹,追寻到我的前辈,我的祖先,用这样的方式祭奠他们的灵魂,寻找到那创造了我的一脉血缘,了解这一脉人的生平,让我感受到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个必然,冥冥之中并不孤单。  

评分

我看的是简体中文版的,还是在高中的时候。那个年代看的许多书都记忆模糊了,唯独这本念念不忘。人们都说过往的春天不可复原,也许这本书是给复原找一个理由。 坦白说,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纪实的章节,大概是奇数章,其中的大段的自述就像是写进了人的心里,很多段落,看过一遍,...  

评分

如果可以,我也想写下这样一部书,按照我的生命轨迹,追寻到我的前辈,我的祖先,用这样的方式祭奠他们的灵魂,寻找到那创造了我的一脉血缘,了解这一脉人的生平,让我感受到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个必然,冥冥之中并不孤单。  

用户评价

评分

你从哪里来?

评分

童年时候的孤独仿佛是自己的影子

评分

絮絮叨叨做到极致,爬梳某些小说原型,作者半生自传。

评分

“纪实”与“虚构”不只存在于单数或双数章节,作为一种双向写作,起点是夹杂不明的——在历史中寻根的虚写、时代和社会大城市下的个人自传式书写 两部分从回忆与史书出发,目的和方式是相悖的实与虚,但出来的观感相反。 那段的意思:童话是关系的生发、改变(代表想象力的误用和匮乏),诗歌过于抒发。回忆或历史对王安忆来说,是虚是实,代表的都是一种“非现实的假定前提”,诗化也好、散文化也好,她的故事就出来了(这也是她怀疑李娟的写作的深层次原因) 故事的意义和内容的博弈在她的生命经验里,会更多地转换成抽象化和概括化的语言吗?创造和解释是个循环,新的解释必然涉及新创造,象征和隐喻是没必要的 说的画家和小说家朋友应该是陈丹青和史铁生 王安忆和铁凝当年用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品截杀了美化苦难、神话爱情的张贤亮和高晓声(真棒

评分

去风格化的风格,波澜不惊,效果单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