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与虚构

纪实与虚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安忆,当代作家。原籍福建省同安县,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移居上海。197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

著有《雨,沙沙沙》、《流逝》、《小鲍庄》、《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神圣祭坛》、《叔叔的故事》、《六九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十三章》、《米尼》、《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富萍》、《遍地枭雄》等数百万字的小说,以及散文、论文等作品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王安忆
出品人:
页数:464
译者:
出版时间:2014-6
价格:3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20098743
丛书系列:王安忆长篇小说系列
图书标签:
  • 王安忆 
  • 小说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国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作者(王安忆) 
  • 中国小说 
  • 中国当代小说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王安忆所著的《纪实与虚构》运用交叉的形式轮番叙述这两个虚构世界。“我虚构我的历史,将此视作我的纵向关系,这是一种生命性质的关系,是一个浩瀚的工程。我骤然间来到跃马横戈的古代漠北,英雄气十足。为使血缘祭奠至我,我小心翼翼又大胆妄地越朝越代,九死一生。我还虚构我的社会,将此视作我的横向关系,这则是一种人生性质的关系,也是个伤脑筋的工程。《纪实与虚构》中我还是采取这城市教给我的归纳方式,将社会关系归为几种。这关系有时很不好分,它错综复杂,盘根交节。我希望这两类关系放在一起有一种美丽的形式,后来我设计那纵向的关系如一棵一树,那横向的关系如周转的水波,一圈一圈荡漾开来。这是一幅田园风景。”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王安忆在作品跋中将作家这个身份赋予她“虚构的权利”,而此书是作者将虚构实验到极致的作品,或者说,她在寻找虚构的边界。虚构的边界是怎样寻找的呢? 作者虚构分为两个坐标完成,第一个是虚构她的历史,准确说是母亲“茹”氏的发展史,因为按照她的说法父亲是和母亲在一起后...  

评分

“纪实与虚构”这个题目如作者在跋中所述,其本身就包含了极大的寓意性,不仅故事是纪实与虚构交杂的,真实的人生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虚构的意味,而这虚构主要是来自于孤独。 作者的孤独促使她与自身对话,以文字游戏填充各种空虚,她在写作中思考,也在写作中追寻,于是她的视...  

评分

个人很讨厌这部小说,从两个方面来说,先说“纪实”部分,读过严歌苓再来读王安忆笔下的文革,有很浓的粉饰痕迹,那样惨绝人寰的历史在她眼中几乎是云淡风轻的过去,不知道她是不敢触犯写作禁区还是过于关注自己的内心,从她上海作协主席的身份来看,前者是很有可能的。 ...

评分

小学看过道德与法治栏目的纪录片,节目组帮一个女作家寻家,也不算寻,但是她从没回过乡。很快找到表哥,昏暗的灯光下,那个喝醉的男人坐在沙发上半闭着眼说,什么?道德与法治,就是今天你把他杀了,明天他把我杀了的那个~第二天他们来到旧时小学,好像是红星小学。有一棵被...  

评分

王安忆‖ 现实构建的试验和寻根文学的重塑 前言:据相关报道,在继莫言、韩少功之后,内地作家王安忆入选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Newman Prize for Chinese Literature)。 美国中部时间9月21日,俄克拉荷马大学美中关系研究院宣布了这一结果。 01.纽曼华语文学奖 据悉,这是...  

用户评价

评分

寻根文学。 小学看过道德与法治栏目的纪录片,节目组帮一个女作家寻根,很快找到表哥,昏暗的灯光,那个喝醉的男人坐在沙发上半闭着眼说,什么,道德与法治,就是今天你把他杀了,明天他把我杀了~第二天他们来到小学,好像是红星小学。有一棵被保护起来的树,上面写着“树龄:一百年以上”,大表哥说原来只有比较厉害的人才能上这棵树,我就是属于能上树的人,女儿现在也在这里上学。 那个作家好像姓陈,名字是个叠词。 她说到“记忆里的童年,是吱吱呀呀的木楼梯…”爸爸在旁边说,这句话写得真好。 在和吃饭前,作家来刀后厨看到炒年糕,捂住嘴哭了起来,说这和我小时候的一模一样,表哥说特地为你点的。 高潮部分是作家来刀一个房间,亲友们说着欢迎丹丹(应该不是这个名字)。 回忆童年的部分是我最喜欢看的,它没有具体入入微的对话,

评分

意图宏大的精神史诗,和张承志的《心灵史》很像;另一方面写得真是太啰嗦

评分

童年时候的孤独仿佛是自己的影子

评分

首先说从这部作品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文字能力。不过如此平铺直叙的方式来写小说让我有些难以顺读。后面的几章实在是跳着来的。“纪实”的部分我挺喜欢,“虚构”的部分我觉得有点过于美好的天马行空。

评分

就像书名一样,有虚构也有纪实,书中提到上海的画家朋友,应该讲的是陈丹青,所以纪实部分我是把它当做王安忆的自传来读的,作者把自己的心思的娓娓道来,波澜不惊却又极其深刻,真的很惊叹王驾驭文字的能力,让我喜欢上了这个作家。她在书里讲人与人之间构建关系的困难以及困境,对她来说是来自于孤独感。这种孤独感在虚构与真实之间来回切换,构成了我们的日常,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