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的随笔汇编,大体围绕写作、读书以及日常生活等题目展开。聊写作:不谈怎么写才好,单聊聊怎么写不好,从高头讲章到微博微信,有的放矢,弹不虚发。谈读书:我之蜜糖,彼之砒霜,读书原本是很私人的事情,但作者由读新书到读旧书、由爱逛旧书铺到兴趣缺缺……种种体悟,千般滋味,让人心有戚戚。记心情:比之读书,生活感受更为私密,但亦有大众化的一面,如学古琴、喝普洱,早已从小众变为大俗之事,潮流的变化叫人目瞪口呆,如何守住身内方寸之地不致沦陷,已成我人每日必修的功课。本书所述,或可谓闲言碎语,然而由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世道与人心之变,之不可捉摸,在在引人回味。封面及插图,由“老树画画”绘制。
杨葵,1968年出生。
长期从事文字编辑工作,业余写作。
作品有《过得去》《东榔头》《西棒槌》等。
自序里杨葵说此书是自己的第六本文集,我心里不禁纳闷,扳指头数了数,《过得去》,《百家姓》,《东榔头》,《西棒槌》,怎么也想不起另外一本是什么。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还有《在黑夜抽筋成长》,于是连忙定了一本。 知道杨葵,缘起缪哲。从缪哲那里知道刀尔登,从刀尔登...
评分这本书恰巧出现在我为写作犯难的时候。看过14年读库中杨葵的文章《一份书帐》,文风干净利落,书帐上的字迹清爽好看,就对杨葵很有好感。拿到这本书时,如饥似渴地读了,细细密密地在书中写旁批。 《写作流行病》是书中的一篇长文,集结了杨葵多年编辑、读书、写作的经验,可...
评分http://jb.sznews.com/html/2014-12/21/content_3099758.htm 最早读杨葵的书,是《东榔头》、《西棒槌》,薄而小但不落俗套的开本颇适合放在床头,睡前拿起来读三两篇章,仿佛随兴走入经年好友的书房里去,并不高深,也不必避讳诸般窠臼,熟稔而适意。自此,便一厢情愿地和他...
评分http://jb.sznews.com/html/2014-12/21/content_3099758.htm 最早读杨葵的书,是《东榔头》、《西棒槌》,薄而小但不落俗套的开本颇适合放在床头,睡前拿起来读三两篇章,仿佛随兴走入经年好友的书房里去,并不高深,也不必避讳诸般窠臼,熟稔而适意。自此,便一厢情愿地和他...
评分http://jb.sznews.com/html/2014-12/21/content_3099758.htm 最早读杨葵的书,是《东榔头》、《西棒槌》,薄而小但不落俗套的开本颇适合放在床头,睡前拿起来读三两篇章,仿佛随兴走入经年好友的书房里去,并不高深,也不必避讳诸般窠臼,熟稔而适意。自此,便一厢情愿地和他...
采访备
评分用一晚上看完的,极其简洁的语言,不过生活感和语言质感太学院
评分一份书账很有意思。
评分喜欢老树画的插画!这文笔有些像张中行。
评分虽然文章杂了点,开头几篇读来节奏有些散漫,但后半部分越看越放不下,关于读书的种种心得,很有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