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惆怅

帝国的惆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作者介绍:

易中天

1947年生于长沙,曾在新疆工作。

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

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

已出版作品:

《易中天文集》(1~16卷)

《易中天中华史总序: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

《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

出版者: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易中天
出品人:
页数:324
译者:
出版时间:2014-10
价格:3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3940461
丛书系列:“帝国与共和”三部曲
图书标签:
  • 历史 
  • 易中天 
  • 政治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随笔 
  • 帝国制度的描述 
  • 政治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易中天反思秦汉之后的帝国制度:“从秦灭六国到辛亥革命,中华文明70%的历史都是惆怅,而惆怅,是因为在乎。”

中西历史的进程,是一个“交相胜”的过程。有时候我们比人家好,有时候人家比我们强。麻烦仅仅在于,人家比我们强,是在近现代。我们的风光靓丽,却已成明日黄花。这才让人惆怅。惆怅,就是失落、怅惘、迷茫,即”怅然若失”,因为我们原本不该这样。

这就必须反思秦汉以后的帝国制度,甚至反思帝国之前的邦国制度。但顺藤摸瓜,由近及远,还得从帝国说起。何况我们的成败得失,包括汉唐盛世之辉煌,鸦片战争之惨痛,也确实跟它息息相关。事实上,一种制度能够实行两千多年之久,又居然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必定是有利有弊。没有利,就不会存在;没有弊,就无须革命。所以,帝国必须终结,也一定会终结。终结之后,留下的就是惆怅,还有教训。

《帝国的惆怅》以人性为视角,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解读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帝国制度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反思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和帝国制度。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幅对联曾惹得少年贾宝玉不喜,又因在越剧《红楼梦》中被编剧挪用为贾政的唱词,便一直颇受负面评价,仿佛帘(联)子里当真充斥着俗不可耐的世故气息。其实,这又落入因人废言的俗套了。读易中天先生新著《帝国的惆怅》(文汇出版社2005年8月...  

评分

昨天到本地书店扫货,不出意外没有剁手的欲望。因为之前网购过复大出版社的《帝国的终结》,又看过《费城风云》的txt文本。所谓三部曲只剩这一本,出于对前两本的喜爱,便拿下了这本书。花了一天的时间通读一遍,10分满分只能给7分。大概这么几篇还算出色: 武侯治蜀与攻心联 ...  

评分

千百年来,读书人的所有惆怅,所有不得志,几乎都源于自我实现的理想与帝国体制的要求不兼容。 读书人说:“我要修齐治平”。然后愣愣地冲着心中的理想实践去了。 一门心思“胸怀天下”无暇他顾,结果做事不小心把皇帝得罪了。然后,修齐治平就被圣上的权力踩碎了。 为什么...  

评分

易中天这本书也就是用吴思在《潜规则》和《血酬定律》的观点来分析一些事例,当然,语言是生动形象的,易中天最擅长的就是说故事给老百姓听。  

评分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幅对联曾惹得少年贾宝玉不喜,又因在越剧《红楼梦》中被编剧挪用为贾政的唱词,便一直颇受负面评价,仿佛帘(联)子里当真充斥着俗不可耐的世故气息。其实,这又落入因人废言的俗套了。读易中天先生新著《帝国的惆怅》(文汇出版社2005年8月...  

用户评价

评分

附录看的更用心一些

评分

易大师的很多史观还是很正的

评分

用一个又一个微观的角度,许多学者的著作与观点,串联起易中天先生自己的中国史观。特别好。

评分

我能怎么办,我也很惆怅啊

评分

晁错的故事很精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