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
生於1923年,當時的新加坡是大英帝國的屬地。他成長於日本侵略並把新加坡命名為昭南島的時期。二次世界大戰後,他到劍橋大學深造,並獲法律系雙重一等榮譽學位。
1959年,他成為新加坡自治邦政府的第一任總理,1965年領導國家走向獨立。領導新加坡從第三世界國家晉升為第一世界國家,並將一個貿易站提升為一個以效率和廉潔治理體系著稱的環球大都市,他被公認是主要推手。在1990年卸下總理職務後,他繼續留在內閣擔任內閣資政,直至2011年。
李光耀是享譽國際的政治家,他對中國、美國和亞洲的觀點受到全球領導人的尊重和競相徵詢。他是道達爾石油公司國際諮詢委員會和摩根大通國際理事會的委員,也是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高級顧問。
出生於1923年,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一生密切地參與國際事務。從毛澤東到習近平,他見過中國每一位主要領導人;從詹森到歐巴馬等美國總統,也與他有密切交往。
在本書中,李光耀憑藉其豐富經驗和深入洞察力,對今天的世界和20年後世界可能展現的面貌提出看法。這不是枯燥的地緣政治論述,也不是全球事務迂迴曲折發展的專題報告。相反的,在本書橫跨美國、中國、亞洲和歐洲的廣博敘述中,他剖析它們的社會、探究人民的心理,並做出關於這些國家的生存機會的結論,以及它們在未來勢力均衡的分級結構中所可能占有的位置。一個社會何以有活力?其人民真正相信的是什麼?它能適應變化嗎?
透過簡潔、堅定甚至政治不正確的樸實文字,他描述了一個在不可阻擋的崛起道路上,仍然癡迷於中央集權的中國;一個儘管具有永不言敗的活力,卻必須分享其支配地位的美國;以及一個掙扎著保持聯盟完整的歐洲。關於日本為何不對外國人開放、為何「阿拉伯之春」不會為中東帶來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為何阻止全球氣候變暖不比為這個現象未雨綢繆來得有效等問題,他提出坦率且往往令人驚訝的觀點,使本書成為新鮮生動又引人入勝的讀物。
為使本書完整,李光耀也探討了他長久以來最關切的新加坡的未來,並讓讀者一窺他的私人生活和他對死亡的觀點。本書每個章節都穿插了從他與《海峽時報》新聞工作者的訪談中整理出的問答錄。
有点内容,但我极厌恶这个人。另外繁体版有很多繁简转换错别字。
评分接近90歲的李光耀依然每天讀報看新聞,關注天下大勢。反觀前幾天看到一個段子,說“朋友圈的網紅,春節都不發每天下午茶、副駕、購物了,雞湯呢?旅遊呢?美食呢?是不是因為回到農村沒有網了”。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本來可以讓我們這一代人更便捷地了解這個世界正在發生什麼,但是很多人似乎只會用它來發自拍和看八卦。李光耀在書中提到自己身體狀況慢慢退化,已經不能連續讀寫太長時間了,而正當壯年的各位,能否不辜負這大好時光呢,4顆星
评分卓识远见
评分A consummate pragmatist with limited charisma.
评分有点内容,但我极厌恶这个人。另外繁体版有很多繁简转换错别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