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德国当代小说家,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战后德国最重要、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他出生于科隆的一个天主教家庭,中学毕业后,在波恩一家书店当学徒,1939年入科隆大学学习日耳曼文学和古典哲学,不久后被征召入伍,经历了六年的战争生活。伯尔在战争中多次负伤,并被关入美军战俘营数月,这些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日后的创作。
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因里希·伯尔的经典之作。
那个在记忆里挥之不去的爱尔兰。
《爱尔兰之旅》是伯尔于1957年创作的游记,记录了他多次游历爱尔兰的点滴感触。该作品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富同情心的散文杰作”,堪称世界散文宝库中一颗明亮的珍珠。
一个在物质上丰富的先进民族一般都是高度组织化并富有效率的,这个民族的人民一般执行力比较强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但是长久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人自然会想体会那种悠闲的氛围:脚步不是那么急匆匆的,不必丁是丁卯是卯地赶时间,好像一秒钟都不允许出错一样,而是一种慢悠...
评分 评分从爱尔兰玩回来才重新鼓起勇气再次翻开这本沉郁的书。 因为经历了爱尔兰的雨和大西洋的风,读这本书的时候因为读到熟悉的事物而产生的共鸣才会中和沉重的感觉,而不会让人太过压抑。 作者伯尔在上世纪50年代,每年都要去爱尔兰住一段时间,这本书就是用他德国人的视角写下的...
评分生涩、无趣、浮萍掠影。像一个僵硬的人经过爱尔兰的小酒馆之后的干巴巴的一些记忆。几乎无一处可以与叶芝媲美。爱尔兰的神韵在哪里?即便是去凭吊叶芝墓的那一章。这不可能是写作《与一位女士的合影》《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的伯尔。2013.1.8
评分当提到爱尔兰这个国家,首先出现在你脑海中的是什么?是叶芝、乔伊斯还是U2、恩雅?翡翠般的小国向世界贡献出如此多优秀的艺术家,也是一种奇迹。而读罢海因里希·伯尔的《爱尔兰之旅》,对爱尔兰竟有种与高尔基的《海燕》神似的阅读体验。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
出于短而薄加上诺奖作者才买的本子,结果读完后生理上非常不能接受——非常高级的散文和游记,不对,压根就不属于任何一种文体还打上了时重时薄的马赛克。 啊,难得挑战一次高级作品,结果和作者的拳击比赛中被他摁在地板上锤。66666
评分在严谨的德国人眼中,爱尔兰人有太多本该担心的问题,但他们不以为意,他们保持着无比虔诚的宗教传统,进行着习以为常的罢工,输出者多产的贫困的孩子。快活的学童,自信的牛只,沉思的驴子占领着马路。茶和威士忌,冰淇淋和纯粹的雨。永远有人酩酊大醉,但也不是酒鬼。ps真是一本读起来舒服的随笔,跋多此一举。
评分“爱尔兰用眼泪问候着故乡,问候着归乡的游子。”
评分有点儿太老了没什么用
评分在严谨的德国人眼中,爱尔兰人有太多本该担心的问题,但他们不以为意,他们保持着无比虔诚的宗教传统,进行着习以为常的罢工,输出者多产的贫困的孩子。快活的学童,自信的牛只,沉思的驴子占领着马路。茶和威士忌,冰淇淋和纯粹的雨。永远有人酩酊大醉,但也不是酒鬼。ps真是一本读起来舒服的随笔,跋多此一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