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裏希·伯爾(1917-1985),德國當代小說傢,1972年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是戰後德國最重要、最多産的作傢之一。他齣生於科隆的一個天主教傢庭,中學畢業後,在波恩一傢書店當學徒,1939年入科隆大學學習日耳曼文學和古典哲學,不久後被徵召入伍,經曆瞭六年的戰爭生活。伯爾在戰爭中多次負傷,並被關入美軍戰俘營數月,這些經曆深刻地影響瞭他日後的創作。
1972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海因裏希·伯爾的經典之作。
那個在記憶裏揮之不去的愛爾蘭。
《愛爾蘭之旅》是伯爾於1957年創作的遊記,記錄瞭他多次遊曆愛爾蘭的點滴感觸。該作品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富同情心的散文傑作”,堪稱世界散文寶庫中一顆明亮的珍珠。
在现代人的眼中,爱尔兰应该是有着碧绿的田园、清澈的湖泊、迷人的古堡,是安静平和的一副风光画卷。但在海因里希·伯尔的作品《爱尔兰之旅》中,却读不出这样明艳的色彩,相反有一种阴晴不定的乌云压顶,就算是对一些爱尔兰人有趣性格的描述,也带有丝丝的忧伤别离感...
評分看的不是这个版本的,但是总觉得翻译里边许多涩涩的东西,如同动脉瘤一般,动不得还影响了全身! 最初看这部书是因为对爱尔兰有一种狂热的执念,对同是异乡人的作者有一些的好感,但是显然二战以后的伤痕累累是我不曾经历过的,我喜欢冯唐那种范儿,看海因的书心中总有些压抑...
評分在现代人的眼中,爱尔兰应该是有着碧绿的田园、清澈的湖泊、迷人的古堡,是安静平和的一副风光画卷。但在海因里希·伯尔的作品《爱尔兰之旅》中,却读不出这样明艳的色彩,相反有一种阴晴不定的乌云压顶,就算是对一些爱尔兰人有趣性格的描述,也带有丝丝的忧伤别离感...
評分看的不是这个版本的,但是总觉得翻译里边许多涩涩的东西,如同动脉瘤一般,动不得还影响了全身! 最初看这部书是因为对爱尔兰有一种狂热的执念,对同是异乡人的作者有一些的好感,但是显然二战以后的伤痕累累是我不曾经历过的,我喜欢冯唐那种范儿,看海因的书心中总有些压抑...
評分生涩、无趣、浮萍掠影。像一个僵硬的人经过爱尔兰的小酒馆之后的干巴巴的一些记忆。几乎无一处可以与叶芝媲美。爱尔兰的神韵在哪里?即便是去凭吊叶芝墓的那一章。这不可能是写作《与一位女士的合影》《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的伯尔。2013.1.8
3.5 伯爾筆下的愛爾蘭十分符閤想象中這個國度的模樣,“用眼淚問候著故鄉”、“火車站上,沼澤中的公交車站上,這種離彆隨處可見,淚水摻雜著雨滴”,豐富的綠色,鄉愁實在太令愛爾蘭人痛苦瞭,不過他們是世界上看電影人數最多的國傢倒是齣人意料,德國人麵對他人不幸會說不會更糟瞭,而愛爾蘭人則說搞不好會更糟,盡是吞下苦雨錘煉齣的幽默感,喝酒也似乎找到瞭理由:“酒和精神這倆詞有著相同的詞源”
评分翻譯太差
评分墓園裏埋葬瞭許多人,但沒有他們,這個世界就不會存在。
评分意識流極強…斷斷續續拿起來讀,實在是太晦澀瞭…
评分墓園裏埋葬瞭許多人,但沒有他們,這個世界就不會存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