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云,评论家,时代观察者。1973年生于江西农村,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曾任《南风窗》杂志主笔、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现任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方向与重点。出版四年来,累计加印三十余次。本次增订,加入新作六万余字,特别增加“历史与心灵”一辑,并对自由与责任、中国人的自由传统等内容作了必要增补。
肖申克的救赎 美丽人生 放牛班的春天 背马鞍的男孩(又名:两条腿的马) 让子弹飞 爱丽丝漫游仙境 贞洁堡垒 死亡诗社 窃听风暴 史密斯夫妇 天使爱美丽 阿凡达 樱桃的滋味 放牛班的春天 第七封印 七宗罪 地下 捆着我,绑着我 监禁(the keeper) 绑架训练 神秘村 少林足球 勇敢...
评分在不自由的环境里自给自由 许多人都知道帕特里克那句激扬豪壮的名言:“不自由,毋宁死。”生活在今天的中国,这样一个“自由”变成了“目曲”的地方,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放纵沉沦、苟且悲观度日呢?有一个人告诉我们:在枷锁之中,我们仍可以做自己生活的主宰者...
评分前两天高中几个朋友聚会,酒兴之处居然讨论起了政治,然后我就呱啦呱啦拿出了《自由在高处》中的几个言论,主要是针对民主泛泛而谈。然后就遭到了同学的鄙视,他说我这都是从书本上看的,我没有站在一个高度,根本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想想也有道理,是不是可以说世界上最智...
评分喜欢这本书的英文名“You the Freedom”,你即是自由。而中文名的来源,熊老师也在书中第三部分做了解释,源于一个小游戏:101-102=1,如何移动一个数字(1,0, 2 ),任意一个,移动一次,不是对调的情况下,让这个等式成立。据说,这个数字游戏难住了不少人,移动不...
评分熊培云先生也成为一朵昨日黄花了。网络上搜索熊培云,首先看到的是性骚扰的举报,跳出来的相关搜索是“现代臭名昭著的公知”。他前前后后是不是一个好人,读者说不清。但他运笔越来越沉滞,这是事实。只要比较两版的后记就能发现作者几年间仿佛变了一个人。2014年的熊培云,绝...
如果高中的时候读到,我可能会认为这是好书。序写的不错,可惜向后越来越看不下去。很多问题都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层的剖析,有时感觉刚要展开讨论结果完了??不是我想要读到的对事物的看法,实在是浅薄了些。有些地方还逻辑性的错误。当然有几篇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序……
评分很装逼 后悔买的书之一 真不懂高二那个傻逼语文老师推荐这本干嘛
评分熊培云的作品,反复强调就是“自由”二字,这缘于他受胡适先生的影响颇深。 所谓“为自己争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所谓“二十世纪是鲁迅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胡适的世纪”;所谓“二十世纪是流血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流汗的世纪”……他也一直主张通过改良而非暴力革命的方式争自由,争人权,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当下社会每一个个体的不公正待遇争尊严。 其心也诚,其言也善,但有些话说多了会有种冗余之感。“常识”不能总是靠别人来普及,“常识”的获得要靠自己来思考。 ????
评分读完胡适先生的《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再看此书,更为全面和深刻理解自由二字。其中几段让人醍醐灌顶。“在肖生克的救赎里,安迪之所以能逃出监狱,正是因为空间禁锢了他,而时间拯救了他。一天挖不完的隧道,他用一生来挖。我说人是时间单位而非空间单位的意义宜在于此,如果你像安迪一样一生在追求自由,那么你的一生就是自由的”。
评分书里有篇文章引论林语堂的话“二十五岁到三十岁是一个有公共精神的人渐渐学乖的过程。”读到这里的时候,不禁莞尔。换作几年前,我大概会对这种书传达出来的观点深表认同,美其名曰“普及常识”,时至今日,倒不是觉得这些观点过时或者不对,而是觉得很多事情无能为力,沉睡的人你永远唤不醒,醒着的人不妨少说多做。这大概就是“变乖”的过程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