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云,评论家,时代观察者。1973年生于江西农村,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曾任《南风窗》杂志主笔、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现任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方向与重点。出版四年来,累计加印三十余次。本次增订,加入新作六万余字,特别增加“历史与心灵”一辑,并对自由与责任、中国人的自由传统等内容作了必要增补。
《自由在高处》是熊培云对《重新发现社会》一书的重要补充。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帕得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则说“不自由,仍可活”。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方向与重点。 在万马齐喑的时候,我们...
评分文左页 先前阅读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看见标题,我以为他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述“国家与社会”,就猜想他应该会提到詹姆斯.C.斯科特的《国家的视角》,或者《弱者的武器》之类的文献,不过在整本书中,熊培云都没有提到斯科特。又猜想熊培云应该会系统地阐述“社会”这...
评分 评分中国当下知识分子的代表 所谓自由在高处 无非是知识分子不敢跟老大哥说的话自我陶醉地沉浸于各种浪漫幻想中向读者说我很不满
评分书里有篇文章引论林语堂的话“二十五岁到三十岁是一个有公共精神的人渐渐学乖的过程。”读到这里的时候,不禁莞尔。换作几年前,我大概会对这种书传达出来的观点深表认同,美其名曰“普及常识”,时至今日,倒不是觉得这些观点过时或者不对,而是觉得很多事情无能为力,沉睡的人你永远唤不醒,醒着的人不妨少说多做。这大概就是“变乖”的过程吧。
评分如果高中的时候读到,我可能会认为这是好书。序写的不错,可惜向后越来越看不下去。很多问题都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层的剖析,有时感觉刚要展开讨论结果完了??不是我想要读到的对事物的看法,实在是浅薄了些。有些地方还逻辑性的错误。当然有几篇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序……
评分高中议论文?感觉一般,民主自由的鸡汤不要钱的灌…说的不错…
评分熊培云的作品,反复强调就是“自由”二字,这缘于他受胡适先生的影响颇深。 所谓“为自己争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所谓“二十世纪是鲁迅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胡适的世纪”;所谓“二十世纪是流血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流汗的世纪”……他也一直主张通过改良而非暴力革命的方式争自由,争人权,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当下社会每一个个体的不公正待遇争尊严。 其心也诚,其言也善,但有些话说多了会有种冗余之感。“常识”不能总是靠别人来普及,“常识”的获得要靠自己来思考。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