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南遷的記憶與鄉愁•1
60年前,護送國寶的人們茫然踏上海峽對岸的土地。如今,兩岸國寶隔海對望,而身居異鄉的守護者們卻帶著濃鬱的鄉愁漸行漸遠。
在紐約上空飄散的“五四”遺風•9
白馬詩社,這個被忽略的文學群體,某種程度卻是“五四”精神在海外的延續,是海外學子傢國情懷的寄托。
為毛澤東掌勺年夜飯•18
在“主席傢”掌竈22年的程汝明,每年除夕夜不過是多做幾個毛澤東愛吃的菜——辣椒、苦瓜、紅燒肉,全部不放醬油。那晚,程汝明不用在菜裏多加湯水保溫,因為吃這頓“團圓飯”時,毛澤東不會像平時邊吃邊看文件,飯後,他纔照例批閱文件,程汝明則和每天一樣,把當日菜單處理掉。
檔案解密毛澤東毛澤民兄弟關係•26
毛澤民1939年至1940年間,曾在蘇聯學習治病8個月,留下多達10萬字的檔案資料。毛澤民遠赴蘇聯是否有更深層的背景?他在毛澤東和王明的鬥爭中,起過怎樣的作用?自共産國際檔案解密後,毛澤民外孫曹耘山數次遠赴俄羅斯尋找當年檔案,毛澤東毛澤民兄弟間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隨之被揭開。
周玉書:站在三代領導人身後•39
在周傢客廳裏懸掛著三幅被放大的照片,周玉書分彆站在瞭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中央領導人的身後。無論世事如何動蕩,人生如何麯摺,這位職業軍人總是站得筆直而挺拔,照片背後的故事則映射著這個時代的跌宕起伏。
張一純追憶父親張治中與周恩來•49
國民黨高級將領張治中,於1924年黃埔軍校初建時即與周恩來結下深厚友誼,近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中,兩人在談判桌上數次強硬對峙,在桌下把酒言歡。在張治中之子張一純看來,父親與“周叔叔”這對亦敵亦友的兄弟,肝膽相照瞭五十年。
陳立夫傢族三代人命運——專訪陳其美之孫、陳立夫堂侄陳澤禎•57
雖在北京經營麵包小店,但作為“蔣宋孔陳四大傢族”陳傢後人,陳澤禎記憶中的三代傢事似乎與政治、時代有扯不斷的關聯。在他看來,辛亥革命元勛、祖父陳其美是個活在很高境界的人;自己是老式國民黨黨員;“緯國叔”則是“很念舊情的人”。
從東北“巨流河”到颱灣“啞口海”——飄零颱灣兩代人的命運與悲歌•66
齊邦媛,颱灣文壇人稱“永遠的齊老師”。她講述的傢族兩代人命運——從東北流亡到關內、西南,從大陸漂流到颱灣,個人的傢國之憶、愛國之淚與國傢命運緊密相連。她說,迴應時代暴虐和曆史無常的最好方法,就是以文學記述超越政治成敗的人與事。
張作霖傢族60年風雨歲月•76
顯赫的傢世帶給張傢人的並非榮華富貴的生活,曆史飄搖中,他們經曆瞭逃難、隱姓埋名、傢族離散、睏苦求生,不得不“活在曆史中”的苦澀甘辛,唯有張傢人冷暖自知。
程默:搶拍到的曆史•86
他是魯迅葬禮唯一的記錄者;也曾冒著生命危險拍攝侵華日軍對重慶野蠻大轟炸的滔天罪行;他曾用相機記錄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在延安的生活工作場景;也曾親手拍下開國大典的曆史瞬間——當時已96歲的程默幾乎一生與攝影為伴。
黃永鬆:讓“中國結”傳遍世界•94
“中國結”能夠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象徵,和一位颱灣人密不可分,他就是《漢聲》雜誌的創辦者黃永鬆。40年來,黃永鬆以《漢聲》為“陣地”,建立著“中國傳統民間文化的基因庫”。
民族手工藝:在傳承與顛覆之間•102
無論是陝西邊遠山區那些擁有著曆經2 200年曆史的土織布手藝的村婦,還是老北京鬍同裏那些為瞭傳承民間手工藝苦心支撐的匠人,麵對市場的衝擊,他們都透著無奈。老傢底兒保障不瞭生活,手藝活兒融不進市場,這是他們共同麵對的尷尬。
再續猶太人“上海方舟”傳奇•109
我們依稀知道:上海,曾是納粹屠刀下數萬猶太人生命最後的庇護地。然而,兩個民族在戰爭陰霾下是怎樣的患難與共,我們仍知之太少。還好,有親曆者再次為我們談起曾經的點點滴滴。
日本是祖國,中國是故鄉•119
“二戰”後,數以韆計的日本孤兒被遺棄在中國,對於與苦難糾纏半個多世紀的他們而言,身份成為他們一生的惶惑。
當災難來臨,我們迴到媽媽的故鄉•127
60多年後的今天,仍有人不停追問:是什麼力量促使方正縣人嚮那些曾經的敵人伸齣溫暖的手、給他們以生的希望?已有三個孩子卻又領養瞭一個日本遺孤的魯萬富說:“怎麼說那也是條命啊!”一句話,便可代替韆言萬語!
95歲老人的13年跨國訴訟•137
他一次次走上日本法庭,經曆過漫長的中國民間對日索賠之路。但直到今天,這場曆經13年的跨國訴訟,仍是一樁懸案。
起訴日本:民間對日訴訟舉步維艱•146
中國民間對日訴訟自1995年至今,不得不接受一個無奈的處境:比寄希望於勝訴更為現實的是——尋求訴訟過程中的點滴突破。在漫長麯摺的訴訟過程中,相當數量的戰爭受害者離世,他們沒有看到賠付,也沒有聽到道歉。
國宴上的外交風雲•155
禮賓工作是外交工作的先頭部隊和重要組成部分,而國宴則是國賓訪問日程中的重頭戲。國宴上的互動也因此成為國與國之間增加瞭解、促進友誼和加強閤作的關鍵點。
激蕩五十年:從《紅旗》到《求是》•160
1958-2008年,對於中國而言,這是風雲激蕩的50年。中共中央機關刊也走過瞭不平凡的50年曆程。從《紅旗》到《求是》的這50年裏,黨刊見證瞭自身的變動與發展,見證瞭中國的變革與成長,見證瞭中國的艱難與崛起,也見證瞭時代的變遷與風雲的變幻。
法學傢小說裏的罪與罰•169
年輕時他以公共知識分子自許,這些年他一直在退,退迴一個普通高校教授的位置。但他並不悲觀,隻是改變瞭錶達方式。作為法學傢,他最大的愛好是寫小說,他的5部犯罪懸疑小說在某種程度上亦可視作法學讀本。
演講前大使館曾“采訪”坦總統•179
坦桑尼亞總統基奎特早就盼望著“想見到習總書記”,為保證接待工作的萬無一失,總統在許多準備工作上都親力親為,在習主席赴坦桑尼亞並發錶演講前,基奎特還對中國大使館提齣的“非洲朋友真正關心什麼”的問題進行瞭書麵迴答。
陝北“白氏”高官層齣之謎•189
從黨史的角度來說,陝西的曆史主要是陝北的曆史,這一點對於理解陝北地區湧現齣如此眾多的白氏高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紅色檔案中的飛虎隊爭奪戰•193
“請肅立、靜穆。儀仗隊將為你麵前的這張6人圓桌依次擺上美國海、陸、空三軍和海軍陸戰隊、海岸警衛隊的軍帽與一頂平民的禮帽,這代錶美國所有在海外的戰鬥失蹤人員。”中美軍事檔案閤作揭開瞭塵封60多年的曆史。
毛澤東族譜的故事•200
一部偉人毛澤東的族譜,引熱瞭遠在浙江西部一個名叫江山的地方的旅遊綫路。
衛浴60年:公共與私密的流轉變遷•204
上廁所、洗澡,這些最私密的事情裏,卻摺射著時代變遷。60年間,在中國人的衛浴領域裏,從私密感受,到産業發展,都經曆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太平輪:一艘永遠無法到岸的船•1
在1949年200萬人潰退到颱灣的過程中,最終沉沒的太平輪的悲劇隻是其中一個小插麯,而那些有關太平輪的離散記憶,勾勒齣的卻是一場大遷徙的輪廓,一個大時代的故事。
一個國傢的新生•10
開國大典以一種華麗的姿態宣告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一個新政府如何帶領這個大國走嚮繁榮昌盛,毛澤東很冷靜地總結道,“這隻是萬裏長徵走完瞭第一步”。
觀禮颱三十五年風雲變幻•17
觀禮颱上可以容納21 000人,那些曾經登上過觀禮颱的人們,見證瞭這個國傢的風風雨雨,看到瞭這個國傢的逐漸富強。
國旗升降的幕後故事•23
翻開60多年升旗的曆史,就像翻開一冊發黃的老照片,光影交錯中,往昔的日子再一次浮現,今朝也更加清晰。
電影中的建國敘事•29
同樣的“建國”題材,在不同年代的電影中有不一樣的敘述角度,而其體現的正是一個民族視野和心胸的拓展。
六十年國傢生日的難忘瞬間•35
60多年裏,他們見證瞭共和國生日的點滴變化,那些讓人難忘的故事背後,是國民的成長和進步。
紅色鏡頭下的五十年代•43
1956年至1959年期間,中國攝影界假照片、假新聞不斷。新聞攝影界在時代的局限與桎梏中,展示的榮耀與羞恥,一直延續,影響至今。
親曆“資本”變遷六十年•50
青年時代,他立誌從事文學,卻終身與金融為伴。作為參與者,他見證瞭中國一係列金融變革的驚心動魄與風雲變幻。
“九二派”:官員下海二十年•59
他們原本生活於廣義的體製內;他們的人生誌嚮無一例外都是為瞭在科層體係裏謀求更高的職務;他們中的幾位甚至在40歲左右已經官至司局級;他們經綸滿腹、憂國憂民。但是1992年前後,他們選擇離開體製。
不為人知的冀商百年傳奇•69
晉商以“喬傢大院”聞名於世,徽商以“紅頂商人”深入人心,同樣書寫過輝煌的冀商卻被掩埋於曆史的角落,冷僻不為人知。
北大考古九十年•76
1922年艱難起步,1952年成立考古專業,1983年成立考古係,北大考古幾乎與中國考古同步,是中國考古學的縮影。
《不列顛百科全書》背後的故事•85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的齣版過程,同時也是我國改革開放,社會發展進程的縮影。
“後三屆”那一代•93
歲月將他們推上曆史的舞颱,無論在哪一個領域,他們都將承載著過去的光榮與未來的夢想,將這個國傢的改革帶入深處。
今日大邱莊•139
整整14年,中國大地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而當年那個一夜之間從“巔峰”到“深淵”的大邱莊,今天會有一番怎樣的景象?
吳敬璉的浙江探秘之旅•151
1998年夏天,吳敬璉受硃鎔基之托,對浙江的中小企業做過一次係統考察,行程1000多公裏。他的結論改變瞭中央政府對浙江民營企業的看法。
2004年4月7日至18日,吳敬璉再走浙江,這一次他又得齣怎樣的結論?
中國新政要的紅色搖籃•189
“正確的政治路綫確定之後,乾部就是決定的因素”。
一個法國攝影師的中國眼睛•208
馬剋•呂布來到瞭當時因國際形勢而趨於封閉的中國,他帶著西方人接觸異域文化的新鮮感,用陌生的眼睛告訴我們,原來照片可以不用提前擺好姿勢,他讓我們眼前一亮。
中國承包火車第一人的人生之路•214
1998年3月18日淩晨,中國鐵路史上首列私人承包的行包專列從廣州火車站鳴笛開動,開中國鐵路史私人承包火車先河者就是富奎集團的總裁黃武學。
迴望30年,在黃武學心中留下的是怎樣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
50萬韓商在中國•224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古老神秘的東方文化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各種膚色的外國人,而這其中最多的是韓國人。其中近50萬韓商和韓商傢屬成為絕對主力,形成瞭目前中國最大的外商群體。但是由於中國經濟的發展,對外資的門檻不斷提高,來華的韓商將麵臨新的機遇與選擇。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