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恩溥(1845-1942)
美国公理会教土,1872年来中国传教,先后居住在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广泛深入中国社会各阶层,结交了不少朋友,尤其熟悉底层农民生活。他一生著述了十多本著作,每一本都与中国有关。《中国人的素质》是他在华传教结束之后,于1894年出版的一部代表作。本书开创了研究中国国民性的先河,是有关中国第一本带有社会学性质的著述,对后世学者影响极深。同时,它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中国观。
本书内容有二十七章,其中总结了中国人的素质共二十六条,引证丰富,文笔生动,或褒或贬,无不言之成据,时至今日,读来仍令人警醒与深思。诚然,本书解读的国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人,由于东西方社会经济的差异,书中不免褒少贬多,笑调略显低沉,还不乏偏颇之辞。也由于作者是一位西方传教士,他的立场和观点,无疑会受这一身份的局限。他的视角与结论无法摆脱西方的价值观。但是,我们不必苛求前人。公正地说,他在揭示中国国民性和中国晚清政体的腐朽、无可求药等方面,确实不乏真知灼见。对此,各位读者应自有判断。
本书的深刻意义和历史地位,引起了鲁迅先生的极大关注。二十一岁的鲁迅先生在日本时,便仔细研读了本书的日译本,灵魂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并由此致力于揭示和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直到临终前十四天还向国人郑重推荐本书。
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几点说得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中国人。
――鲁迅
作为一个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多年的美国传教士,他对中国人素质的评价可谓贴切而中肯。读过这本书会发现,中国国民素质中最基本的一些因子,在今日仍然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解释很多现象和问题。 另外,明恩傅在痛批中国人各种陋习的同时,也深爱中国这一方土地和人们。...
评分讨论中国人的民族性的声音多少年来不绝于耳,咱不说远的,就说说近一些的。无论是鲁迅、胡适、林语堂,还是柏杨、龙应台、三毛,当然,这都是明着说的。放在作品里说的就更多,金庸老先生从古代说,莫言从乡村说,钱钟书从知识分子身上说等等等等,但是,关起门来咱自家人...
评分中国人,近百余年来,意识形态和统治阶层不停轮换,但其根本性格却一直根深蒂固,从未改变。所以,尽管此书写于上上世纪末期,100多年过去了,你仍会觉得,它写的竟然就是今天。
评分这勉强算个读后感,因为读完大脑拼凑不出清晰的脉络关系。 现在大家喜欢旅行,无论国内国外,通常选择与自己平时生活不同的地方,完后带回许多照片,习惯性地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向他人讲述和评论所见所闻。当所去的地方“落后”于自己的生活时,人们很容易俯视评判。如果是个...
评分作为一个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多年的美国传教士,他对中国人素质的评价可谓贴切而中肯。读过这本书会发现,中国国民素质中最基本的一些因子,在今日仍然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解释很多现象和问题。 另外,明恩傅在痛批中国人各种陋习的同时,也深爱中国这一方土地和人们。...
我们观察研究自身,竟没有一个外国人来的通透。
评分真的,还是外人看我们通透啊。
评分非常有趣,以后工作不顺了,就读读这本书
评分看了,我感觉我真厌恶这个国家……
评分真的,还是外人看我们通透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