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消逝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社会学 传播学 尼尔·波兹曼 儿童 文化研究 社会 文化 美国
发表于2024-11-25
童年的消逝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读过娱乐至死的可以不用读这本了,我个人对一个观点翻来覆去的讲会产生很大的疲倦感,本书有很多地方我是有质疑的,看的时候感觉根本不能好好听作者讲。再者,电视摧毁童年的能力真的有那么大么?我们现在的孩子注意力根本不在电视上,而是手机和IPAD上,就这点来说,社会学还真是一门容易被淘汰的学科,前几年的观点到现在可能就不流行了。
评分我认为,作为人生的一部分,童年是绝对的,是永远不会消逝的,因为每个人都必有其童年,只是时代不同,有不同的形式。但是尼尔·波兹曼以自己的童年为标准,批判时代发展中媒介对童年的改变,便有了莫须有的焦虑,因为相对而言确实时代在变化,但这并不能说童年的消逝,只是童年的改变。所以,与其说童年的概念是在长期的历史中被无意识地发明出来的,不如说是被尼尔·波兹曼所建构起来的,旨在反省时代,多多少少带着一种精英的使命感。这种理想主义固然值得敬佩,然而也应该进行反思:当人们在叹息童年的消逝时,他们究竟在叹息什么?或许有一种可能,成人与儿童的对立,曾经的单方面绝对掌控,自我满足的童年想象,因为媒介泛滥和信息爆炸而带来的相对平等被打破了。我认为,正确的做法,并不需要叹息童年的消逝,而应该放低姿态,与儿童平等地沟通。
评分《童年的消逝》里很对,童年的概念的确是随着社会变化时有时无的,本书中关于电视的观点、娱乐的观点在《娱乐至死》中已有提及。由于完全以西方为研究对象,有些观点有待商榷(我们中国跟你们不一样哦)。最发人深省的观点是,儿童的成人化与成人的儿童化。
评分感觉说明的过程不如《娱乐至死》来的透彻,而且里面的很多内容跟《娱乐至死》重复
评分读过娱乐至死的可以不用读这本了,我个人对一个观点翻来覆去的讲会产生很大的疲倦感,本书有很多地方我是有质疑的,看的时候感觉根本不能好好听作者讲。再者,电视摧毁童年的能力真的有那么大么?我们现在的孩子注意力根本不在电视上,而是手机和IPAD上,就这点来说,社会学还真是一门容易被淘汰的学科,前几年的观点到现在可能就不流行了。
作者,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1931—2003)
世界著名的媒介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是继麦克卢汉之后世界最重要的媒介文化研究学者之一,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介生态学专业。
他认为强势媒介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重新定义现实世界,甚至塑造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人们实际上是生存在媒介所制造的巨大隐喻世界中而不自知,因此发展出了“媒介即隐喻”的理论。
波兹曼出版过20余部著作,《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是他的两部代表作,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
译者,吴燕莛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硕士,现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传媒学院。
内容简介:
《童年的消逝》初版于1982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
“童年”是一个被发明出来的概念,印刷术普及之前,儿童与成人之间靠口语传播,彼此分享基本相同的文化世界,所以人类并没有“童年”;印刷术普及之后,文字成为主导,成人掌握着文字和知识的世界,儿童与成人之 间出现了一道文化鸿沟,“童年”诞生了。
电视时代,一切信息都能够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共享,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儿童几乎都被迫提早进入充满冲突、战争、性爱、暴力的成人世界,“童年”逐渐消逝。
波兹曼同时指出,在成人和儿童共同成为电视观众的文化里,政治、商业、教育等最终蜕变成幼稚和肤浅的弱智文化,人类的文化精神逐渐枯萎。
~~~~~~~~~~~~~~~~~~~~~~~~~~~~
编辑推荐:
◎媒介文化研究大师尼尔·波兹曼20年经典畅销作品
◎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成人和儿童的界限逐渐模糊
◎儿童被迫提早成年,童年正在消逝
不得不眼睁睁看着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为伪成人的劣等面目,这是令人痛心和尴尬的,而且尤其可悲。
——尼尔·波兹曼
~~~~~~~~~~~~~~~~~~~~~~~~~~~~
媒体及专家评论:
波兹曼在媒体研究领域是一位巨人,地位仅次于马歇尔·麦克卢汉。
——安吉拉·佩妮,“抨击杂志”
一本有才华、有力量、有分量的书。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运用他对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和麦克卢汉学说的深刻见解以及常识,非常有说服力地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而且颇具独创的论题。这本书读起来也很有趣。
——维克托•纳瓦斯基(Victor Navasky,美国著名学者)
波兹曼在麦克卢汉结束的地方开始,他用学者的渊博与说书人的机智构筑他的见解。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尼尔·波兹曼的逝世给公共话语带来了某些寂静。一位博学的批评者,一位严谨的反对者,一位跟奔涌的发展唱反调的人,沉默了。回顾他令人惊叹的事业,你会发现他所做的每一件事的核心都是一连串问题……他希望你去思考,字母表是如何改变了口语文化的,印刷媒体给宗教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教育是如何创造了童年的,为何对标准的测试意味着对学校系统的激进反思。
——彼得·卡瓦纳,《环球邮报》
尼尔·波兹曼是一位传承伟大纽约传统的不可思议的讲述者……正如他说的故事一样,尼尔·波兹曼投入了一生来让我们停下来……他是一个和蔼谦恭的人,他绝对不会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了”。但是他的确告诉过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直至肺癌让他永远消声。
——约翰·齐默尔曼,《纽约邮报》
我时常想起萧伯纳著名的诗句,理智的人适应环境,而世上所有的进步都依靠不理智的人。马歇尔·麦克卢汉是不理智的,兰斯是不理智的,尼尔也是不理智的。因为这样,所有美好的事才发生了。
——保罗·莱文森,美国作家、福特汉姆大学教授
波兹曼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他在约二十本书和众多的采访和文章中展现了他的思想和他的优雅。这些作品都值得阅读和深入思考,有意或无意间你会将你读到的说给他人听。波兹曼是看穿了皇帝新衣的孩子,后来他长成了擅长表达的义愤填膺的教育者和社会消费者。
——迈克尔·寇姆夫,《学院季刊》
波兹曼的每本书都是一本小册子,一本装了封皮的随笔:《童年的消逝》讽刺美国文化的幼稚化;《娱乐至死》讽刺娱乐业,以及娱乐业对观众造成的影响……他的知识分子姿态,他在公众环境中的表现,以及他伟大的天赋——极好的幽默,实质是一个开化人类在一个野蛮世纪进行的尝试,之后成了一个开化人在电视文化中的尝试。
——杰伊·罗森,纽约大学教授
在波兹曼的书中,隐喻的作用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体现。我们设立“尼尔 ·波兹曼隐喻奖”有两个目的:奖励一位纯熟使用隐喻的有天分的作者;纪念并推广波兹曼的作品,以及印刷思想。
——锐透基金会
审视了童年在当代美国文化中四面楚歌的状况。
——《出版人周刊》
中国当今的现实是,不但电视文化,而且印刷文化,二者共同导致了童年的消逝,因而消逝得更为彻底。
——周国平
也许,文化拯救的希望就在于人类不断的自我反省之中,在于认真聆听波兹曼式的警世危言之中。
——刘擎
童年在消逝,这多少是一个让人沮丧的事情。作为纯真年代的代名词,童年的概念在每一个经历过的人心中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身边的小孩子越来越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单纯了,小小的年纪差不多懂得了成人全部的秘密。他们做事情越来越功利,越来越藐视大人的权威,...
评分“阅读是童年的祸害,因为书本教我们谈论那些我们一无所知的东西”。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这样告诫我们。与他唱反调的是洛克,认为儿童是一块白板,书本正好使他们从无知走向有知,唯有通过识字、教育和理性的培养,才能把儿童培养成文明的传承者和未来的主人翁。 大部分...
评分《童年的消逝》读后感 一 上个月合肥多雨,骑车麻烦,我上下班便乘公车,下班的钟点,公车里若是有移动电视的,必是转播省台一档叫做“帮女郎”的节目,一众美女主持人托助人为乐的名义,采访些婚外情、夫妻关系之类的家常新闻,因这节目帮忙的功能,记者便在其中挑逗双...
评分波兹曼显然非常清楚,他定义上或者近代西方意识里的童年,是人为创造出来的产物,但同样清晰的是他显然没有注意到(我并不怪他),近代西方定义上的童年,在占这个地球上绝大多数人口的第三世界国家里从未存在过,而且很可能未来也来不及诞生就会直接跳跃进入令他忧心忡忡的下...
评分1、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印刷术如何创造了“童年”,而电子媒介又如何使之“消逝”。 2、作者是如何阐述这一观点的? (1)在西方文明中,“童年”这一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古希腊时期,由于文字(字母)的创造,人类创造了知识与文明,随即出现了学校,一个...
童年的消逝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