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补的内容末尾吴晗的两篇文章:朱元璋的统治术(吴晗)、历史上的君权的限制(吴晗)。
1. 中国自有皇帝以来,统治权即高度集中——除了分裂割据时期,即使分裂时,每个割据政权内部也是高度集中的——不曾存在一个地方(尤其是基层)绅权可以抗衡乃至独立于皇权的时代。官僚与缙绅们的所谓权力,唯一的来源是皇帝的授权。而这个授权既然是可以授出去的,也就是可以...
评分费孝通先生从“知识为什么可以成为社会分化的基础”的疑问中开始讨论“知识分子”。他把知识分为自然知识与规范知识,而规范知识是中国传统里一直所重视的。自然知识是所谓的下层社会需要的知识,而规范知识则是上层社会需要的知识。而中国重视规范知识的社会结构,使西方的自...
评分1. 中国自有皇帝以来,统治权即高度集中——除了分裂割据时期,即使分裂时,每个割据政权内部也是高度集中的——不曾存在一个地方(尤其是基层)绅权可以抗衡乃至独立于皇权的时代。官僚与缙绅们的所谓权力,唯一的来源是皇帝的授权。而这个授权既然是可以授出去的,也就是可以...
评分1. 中国自有皇帝以来,统治权即高度集中——除了分裂割据时期,即使分裂时,每个割据政权内部也是高度集中的——不曾存在一个地方(尤其是基层)绅权可以抗衡乃至独立于皇权的时代。官僚与缙绅们的所谓权力,唯一的来源是皇帝的授权。而这个授权既然是可以授出去的,也就是可以...
评分费孝通先生从“知识为什么可以成为社会分化的基础”的疑问中开始讨论“知识分子”。他把知识分为自然知识与规范知识,而规范知识是中国传统里一直所重视的。自然知识是所谓的下层社会需要的知识,而规范知识则是上层社会需要的知识。而中国重视规范知识的社会结构,使西方的自...
发现社会学是一个好东西,费孝通先生在解读中国古代社会时,让人对近代中国何以如此有种霍然开朗的感觉,虽是一家之言,却是有理有据。
评分吴晗写朱元璋那篇待重读。费孝通说绅权有意思,因为害怕,所以靠近。
评分對於了解中國地方自治,這本書是難以繞開的;胡慶鈞關於保甲的論述,至今讀來依然精彩,順延其脈絡,補充更多材料,並結合田野所得,未嘗不可做一篇博論;其中許多問題,從田野所見,以及中縣幹部等一系列社會學調查來看,依然存在;八十年代後,內地推行基層自治制度,推行甚為順暢,並以此作為democracy的體現,但由此也衍生不少濫觴,包括宗族、村際矛盾等,而從順暢的推行看來,並沒有觸及太多阻力,關於實現democracy的成效,也是值得懷疑的。
评分對於了解中國地方自治,這本書是難以繞開的;胡慶鈞關於保甲的論述,至今讀來依然精彩,順延其脈絡,補充更多材料,並結合田野所得,未嘗不可做一篇博論;其中許多問題,從田野所見,以及中縣幹部等一系列社會學調查來看,依然存在;八十年代後,內地推行基層自治制度,推行甚為順暢,並以此作為democracy的體現,但由此也衍生不少濫觴,包括宗族、村際矛盾等,而從順暢的推行看來,並沒有觸及太多阻力,關於實現democracy的成效,也是值得懷疑的。
评分收集了民国时期几位历史,社会等领域的学者的文章。皇权讲的不太多,主要集中在绅权,很注重绅士在皇权与民权之间的中间地位,而且经常会提及中国的民主问题。这些似乎表明那一代的知识分子看民主时经常着眼于基层。朱元璋那节是一部明代政治制度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