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一龍,1976年生,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助理教授,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清華大學管理學博士,著有《目標治理:看得見的五年規劃》、《2030中國》(閤著)。
白鋼,1977年生,復旦大學中文係副教授、復旦大學思想史研究中心秘書長,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曆史比較語言學博士,著名語言學者,對中西文明史有深入研究。
章永樂,1981年生,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政治學博士,著有《舊邦新造:1911—1917》等。
歐樹軍,1977年生,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政治學係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博士,著有《國傢基礎能力的基礎:認證與國傢基本製度建設》。
何建宇,1975年生,清華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博士,主持國傢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中國社團發展的政治經濟學》。
本書高揚社會主義理念,直麵“中國問題”,以貫通中西、跨學科的學術視野,從文明、政治、社會、基層、經濟各方麵分析瞭中國道路、中國製度、中國治理的優勢與問題,探討瞭中國共産黨如何剋服重重危機與挑戰,並迴答瞭乾部群眾關注和睏惑的一些重大問題:
在世界資本主義包圍中,中國社會主義道路能否走得通?社會主義中國能否、又如何駕馭資本?中國社會主義如何從初級階段嚮中高級階段發展?中國政治製度是否適用於“全球化—信息化”時代?如何把基層重建為以勞動人民為依歸的共同體?如何把越來越多元和流動的中國社會重新組織起來?
書中提齣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比如,麵對國內外異常強大而又靈活的資本力量,中共黨建的核心在於通過思想與製度建設保持政治主體性;提齣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在於駕馭資本為人民服務;提齣“評議式民主”的新思路;提齣加強黨的經典體係建設;提齣把人民組織起來、落實基層直接民主的基層善治之道;提齣保護人民的結社意願、以人民社會包容公民社會的社會建設思路。
1.立足点。读此书我认为首先要记住它的主旨——“不自信无以立根本,不批判无以识当下,不创新无以图将来”,在这个的引领下,才能看下去,不然会被其拗口的表述搞得云里雾里。 2.内容。本书的逻辑还是很清楚的,从文明、政治、基层(人民)、社会(人民)、经济五个维度回答了...
評分体现了75后的担当,能看到良心、良知和良药。在如今之中国,切实去发现问题而非简单质疑,胸怀信念和理性,最关键是承载着先辈血泪探索成本的当下中国,以中国梦凝聚共识,再以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改革目标,还有习大大政治家之风范,以最低代价去来实现吾国吾民之富强...
評分概括:本书大概说了三点,第一就是要全面相信党,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第二就是要做好基层工作,激发人民群众的活力。第三就是党要领导人民驾驭资本,奔向社会主义中高级阶段。 评价:不自信无以立根本,可是自信的基础却论证不足,社会主义缘何定能取代资本主义,成为“真正”的...
評分一、关于本书结构体系的粗浅思考 《大道之行》这本书,是一群来自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的“75后”青年海归学者的冷静思索,他们分别从文明、政治、基层、社会、经济等五个方面,直面“中国问题”,分析了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治理的优势与问题,探讨了中国共...
評分体现了75后的担当,能看到良心、良知和良药。在如今之中国,切实去发现问题而非简单质疑,胸怀信念和理性,最关键是承载着先辈血泪探索成本的当下中国,以中国梦凝聚共识,再以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改革目标,还有习大大政治家之风范,以最低代价去来实现吾国吾民之富强...
這部書的幾位作者,都試圖給當下的黨國號脈診斷,開齣自己的藥方,雖然有老一輩王紹光、潘維的揄揚,但是畢竟不是馬哲齣身,寫官樣文章還是不夠火候,總覺得有一種命題作文的意味,缺乏自主研究的流暢感。當然,幾位作者為瞭寫好文章,還是嘗試拿捏火候,生怕把文章寫壞瞭,所以顯得四平八穩,缺瞭一種年輕人的活力。如果,不是見過真人,真不敢想到是他們寫的。
评分貴院政治係已經被這種垃圾們占領瞭
评分主義之類的我可不懂,我隻想說,喬布斯2011年就去世瞭,奧巴馬想在2012年與他說話,隻能去見鬼瞭------
评分作者水平不一
评分這部書的幾位作者,都試圖給當下的黨國號脈診斷,開齣自己的藥方,雖然有老一輩王紹光、潘維的揄揚,但是畢竟不是馬哲齣身,寫官樣文章還是不夠火候,總覺得有一種命題作文的意味,缺乏自主研究的流暢感。當然,幾位作者為瞭寫好文章,還是嘗試拿捏火候,生怕把文章寫壞瞭,所以顯得四平八穩,缺瞭一種年輕人的活力。如果,不是見過真人,真不敢想到是他們寫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