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跨越國界的托爾斯泰和新比較主義 / 001
第一部 麵嚮西方 / 001
一、歐洲的文化震撼
《安娜·卡列尼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賭徒》中的西方主義 / 002
二、“復仇在我”
司湯達的意大利與《安娜·卡列尼娜》 / 020
三、不和諧的曆史/拿破侖紀念
《戰爭與和平》與福樓拜的《情感教育》 / 038
四、從世界性到世界文學
介於歌德和普魯斯特之間的托爾斯泰 / 054
第二部 蘇維埃作品之外 / 077
五、作為“現代小說”的“新派現實主義”
《安娜·卡列尼娜》在英語中,1900年至1920年 / 078
六、作為意象主義的現實主義
納巴科夫將托爾斯泰 “現代化” / 101
七、邊界寫作:從民族團結到有毒民族主義
作為馬爾羅和藍佩杜薩基準的托爾斯泰和司湯達 / 120
八、流動中感受的曆史
介乎現實主義與魔幻現實主義之間的《安娜·卡列尼娜》 / 143
第三部 進入世界 / 163
九、“給我看祖魯托爾斯泰”
1991年後,誰擁有《戰爭與和平》? / 164
十、托爾斯泰與世界文學,1890年至1912年至2000年
從《什麼是藝術?》到《哈吉·穆拉德》及其他 / 184
十一、西方之外,1890—1955年
與普列姆昌德、馬哈福茲和甘地交談 / 206
十二、從《哈吉·穆拉德》看穆斯林 / 226
聖戰與和平的浪漫
結語 介於西方與世界之間 / 246
參考書目 / 258
引證及說明 / 279
作者緻謝 / 282
譯者緻謝 / 287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