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與托洛茨基

魯迅與托洛茨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間出版社
作者:長堀祐造
出品人:
页数:440
译者:王俊文
出版时间:2015-4
价格:NTD45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6777844
丛书系列:中國近‧現代文學叢刊
图书标签:
  • 鲁迅
  • 鲁迅研究
  • 托洛茨基
  • 日本汉学
  • 魯迅
  • 现代文学
  • 文艺理论
  • 民国史
  • 鲁迅
  • 托洛茨基
  • 中国现代文学
  • 左翼思想
  • 革命文学
  • 知识分子
  • 批判理论
  • 文化批判
  • 政治哲学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名人推薦

在無法數計的魯迅研究中,本書作者長堀祐造教授在持續二十多年的探索中,另闢蹊徑,走出向來研究的意識形態桎梏,由托洛茨基《文學與革命》一書對魯迅的影響關係入手,藉由魯迅文學和思想活動中的托洛茨基這一變數,試圖突破紅色闡釋的禁忌,如他所說的「將魯迅從毛澤東、斯大林主義的陷阱中救出」,完成「把魯迅從毛澤東和中共製造的神話解救出來」的研究目的。──淡江大學名譽教授‧施叔

在革命與文學的脈絡上考察魯迅的思想生成史,長堀祐造的這部著作是繼丸山昇先生的研究之後最為扎實的推進。引進托洛茨基這一觀察維度,恢復了「革命」歷史譜系本有的豐富,自然也呈現了魯迅與「革命」關係的複雜。著者的同情明顯投射在歷史上的「敗者」一方,但他以近乎嚴苛的「實證」克制自己的情緒和立場,由此形成的張力和裂痕,也是本書的魅力之所在。──北京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王中忱

魯迅與托洛茨基的關係,是一個懸而未決的歷史課題。它不僅涉及後期魯迅的文學觀及其對革命的態度,更與1930年代革命中國內部的政治鬥爭密切關聯。長堀祐造先生積二十餘年實證考據之功力重返歷史現場,以世界史的視野和省察革命的強韌信念挑戰此課題,並力圖深掘「魯迅基於階級論的國際主義精神」在當今的價值,實乃力透紙背之作。可以預期,該書必將引起漢語讀書界的廣泛關注,並推動相關議題的討論和爭鳴。──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趙京華

戰後日本的魯迅研究碩果累累,頗能說明戰後日本中國研究的性格,亦頗能說明戰後日本知識分子共同體的某些思想特性。就後者而言,甚至可以誇張地說,「魯迅」也是一位日本的知識分子。本書長於實證研究,卻對魯迅解釋譜系不乏顛覆性。這是第一本系統探討魯迅與中國托洛茨基主義關係的著作。魯迅遠非聖人,其永遠的價值,在於他是知識分子批判性的化身。本書致力於將魯迅從官方意識形態的利用中拯救出來,以還原魯迅作為一位革命者和知識分子的複雜性。「知識分子」一詞似乎漸成日語和漢語的死語,此情此景,本書將讓我們重新認識魯迅思想的意義。這不僅是一本魯迅研究的力作,也是一本中國托洛茨基主義研究的力作。──東京大學研究生院綜合文化研究科副教授‧林少陽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長堀祐造 Nagahori Yuzo ながほり ゆうぞう

1955年生於日本埼玉縣。東京大學文學部畢業,早稻田大學大學院博士課程中退,2012年在慶應義塾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獲博士學位。現為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專業為中國近現代文學。

合著有《魯迅研究的現在》(『魯迅研究の現在』)、《二三十年代中國與東西文藝》(『二三十年代中国と東西文芸』)等。譯有莫言的《變》;合譯的作品有莫言的《中國農村短篇故事選》(『中国の村から』)、毛毛的《我的父親鄧小平》(『わが父・鄧小平』)、克里斯多福‧紐的《上海》和《香港》(英譯日)、鄭超麟的《鄭超麟回憶錄》(『初期中国共産党群像──トロツキスト鄭超麟回憶録』1・2)等。

譯者簡介

王俊文

1977年生於福建省泉州市。1995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先後獲文學學士學位(1999.7)和比較文學碩士(2002.7)。2011年在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中文科)獲文學博士學位。現在慶應義塾大學等任兼任講師。專業為中國現代文學、日中近現代比較文學。博士論文為『武田泰淳における中国――「阿Q」と「秋瑾」の系譜を中心として』(《武田泰淳與中國──以「阿Q」和「秋瑾」的譜系為中心》)。譯著有《魯迅‧革命‧歷史──丸山昇現代中國文學論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1)。

目录信息

序        施 叔
中文版作者序
日文版作者序
第一部 魯迅對托洛茨基文藝理論的接受
第一章  魯迅「革命人」思想的形成
第二章  魯迅革命文學論與托洛茨基的《文學與革命》
第三章  魯迅接受托洛茨基文藝理論影響的意義──同路人魯迅──
第四章  1928-1932 年期間魯迅的托洛茨基觀和革命文學論
第五章  試論魯迅托洛茨基觀的轉變──魯迅與瞿秋白
第六章  《文學與革命》中文翻譯的諸問題
第二部 〈答托洛斯基派的信〉諸問題
第七章  〈答托洛斯基派的信〉諸問題
第三部 毛澤東文藝路線與托洛茨基文藝理論

第八章  毛澤東〈講話〉與列寧〈黨的組織和黨的文學〉的翻譯問題──延安整風與王實味──
第九章  魯迅與富田事變──毛澤東對AB 團的肅清與魯迅的不安──
第十章  永遠的革命者的悲哀──試論「假如魯迅活著」論爭──
結語  ──總括與展望──
譯者後記     王俊文
初出一覽
魯迅略年譜.本書相關簡略年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同路人鲁迅,作者的立场很鲜明,但叙述很克制,判断也具多方面的证据给出比较中肯的答案,很有说服力,非常精彩扎实的一本书。

评分

一开始觉得有股自由主义的老调儿,结果一看作者长堀是个托派,便觉肃然起敬。然而毕竟是80年代的作品,放到今天,托派或许也不会如此立论吧!

评分

读了第二遍。越发证明了第一次阅读感觉的正确,将托洛茨基《文学与革命》和鲁迅关于革命文学的论述简单对照,这种做法看上去论述很周延,但背后是作者强烈的心证,这不是简单的历史还原,而是作者用材料说话,把自己的意识放在材料后面,我不是很认同这种写法,格局上和老一代鲁迅研究者也低不少。与丸山鲁迅(革命鲁迅)和竹内鲁迅(文学鲁迅)不同,长堀所构建的是一个在两者中间滑动的同路人鲁迅的倾向。这当然与中国文革、89给日本知识界造成的震撼有关,之前读刘柏青先生的后记,日本老一辈学者对于中国问题的关心实在令人感动。长堀的这本书权算作是“反革命的革命鲁迅”吧,“同路人之上,革命人未满。”作者有将毛鲁迅(延安鲁迅)与鲁迅剥离开来的企图,如果不仔细研究他们“相通”的之处,而只是简单区分,这种论证很难说周全。

评分

同路人鲁迅,作者的立场很鲜明,但叙述很克制,判断也具多方面的证据给出比较中肯的答案,很有说服力,非常精彩扎实的一本书。

评分

圖書舘借的,遺憾一時半會兒買不到。跟《黑暗的閘門》可以互通聲氣的書:主旨都是為了證明魯迅作為文學人的獨立。前半段考證較為繁瑣,後半段漸入佳境。長堀桑被藤井省三認為是當下魯迅研究在日本的中堅力量,在keio不知為何不帶學生做研究。現在還有這樣志趣相投的教授,有朝一日真希望能投到他的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