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1911-1942)本名張廼瑩,民國元年齣生於黑龍江呼蘭縣。從小求學間便展現其不同一般女子的想法和個性。1932年因故寫信嚮《國際協報》文藝副刊求助而結識蕭軍,互相傾慕。在蕭軍的鼓勵下,她投稿參加《國際協報》徵文,從此開始文學創作生涯,除結交不少文壇墨友,亦陸續發錶散文、小說。一生際遇坎坷的她,1942年因肺結核,逝世於香港。著有《生死場》、《商市街》、《呼蘭河傳》、《馬伯樂》等小說、散文作品。
蕭紅以悲憫體恤的胸懷關注當時人們的生存境遇以及麵臨生命存在之意義課題,渾然天成的書寫,創造齣作品中的曖曖靈光。情感基調悲喜交雜,語言風格剛柔並濟,寫作視角和行文結構獨特,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中獨樹一幟。文學批評傢夏誌清教授曾坦承,他未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評論蕭紅的《呼蘭河傳》,是「最不可寬恕的疏忽」
民初纔女作傢蕭紅除《呼蘭河傳》外,另一本傳世之作 !
收錄蜚聲文壇的成名作品──《生死場》及各時期名作精選 。
《生死場》為其早期於青島簡居所完成之中篇,原名《麥場》。1935年,因《麥場》公開齣版無望,蕭紅決定自費印行。在魯迅的幫助和支持下,蕭紅的成名作《生死場》作為奴隸叢書之三,託「容光書局」印行齣版 。
魯迅在序中說蕭紅有「女性作者的細緻的觀察和越軌的筆緻」。蕭紅由此蜚聲文壇,取得瞭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本書除收錄成名作《生死場》,亦精選其各時期代錶作:蕭紅早期散文處女作《棄兒》、小說處女作《王阿嫂的死》、日本時期完成的《牛車上》以及最後香港時期完成的《後花園》、《小城三月》。
近日,读了小红的《生死场》,感触颇深。小说描写的是“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乡村一个偏避村庄的故事。在这里,农民夜以继日的干活却仍过不上好日子。其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地主无情剥削压迫农民的批判,对农民软弱和奴性的批判,对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禁锢的批判,对日本...
評分萧红写《生死场》时才23岁,但已经历了母亡、挚爱的祖父去世、抗婚求学、被软禁、出逃、流浪、与汪恩甲同居怀孕、被遗弃、官司败诉、被扣人质、向报社求救、与萧军相爱、产女送人、出版与萧军的合集《跋涉》、从哈尔滨到青岛——《生死场》的初稿,便创作于1934年在青岛期间。...
評分萧红写《生死场》时才23岁,但已经历了母亡、挚爱的祖父去世、抗婚求学、被软禁、出逃、流浪、与汪恩甲同居怀孕、被遗弃、官司败诉、被扣人质、向报社求救、与萧军相爱、产女送人、出版与萧军的合集《跋涉》、从哈尔滨到青岛——《生死场》的初稿,便创作于1934年在青岛期间。...
評分萧红笔下的愚妇形象,既是愚昧传统的受害者,也是愚昧传统的助纣为虐者,这当中并无社会邪恶势力的参与,恰恰是这群最普通的农村妇女自己所塑造的愚昧氛围。她们爱“看”爱“听”别人的苦难,以此满足茶余饭后的谈资乐趣。被作为生育的工具、男人的附庸,她们或许有过惋惜...
評分这是一个悲痛到心底,无奈到骨子里,沉重至肺腑的故事。 这是一本让人没有了眼泪的书。 比之于《呼兰河传》,要更见作者的功力。 比之于《小城三月》,要更震撼人心。 每天晚上只能读一小段,然后会渐渐发现自己已然深深沉入了无边的夜色。萧红的笔触太残酷。 生,死。 在我有...
31052015
评分31052015
评分31052015
评分31052015
评分31052015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