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高雄大寮的自來水廠宿舍裏出生,南部的漁村農村長大。留學美國九年,旅居歐洲十三年,生活在香港九年;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長、中華民國首任文化部長;是一支獨立的筆,也是陪美君散步的雨兒,被安德烈和飛力普不留情面犀利調侃的MM。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一日辭官,回到「文人安靜的書桌」。
三十年前寫《野火集》時,我的社會處在一個壓抑的、萬馬齊瘖的時代。三十年後,卻是一個喧囂震耳、大鳴大放的時代。《野火集》在怯懦寂靜的時代裏鼓吹呼喊和行動,在喧囂的時代裏─畢竟增長了三十年的智慧,我們已經明白:沒有呼喊和行動就沒有進步,但是沒有深思和明辨就沒有方向。現在的變局所要求於今天的九十後的,不僅只是勇敢,還要求智慧、眼光,以及迎向陽光、迎向風雨的信心。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年轻的思想,但是文笔差些
评分至今仍振聋发聩
评分港版才是全本,內地有刪減
评分几年前在香港买的竖版书 今天终于看完了 距离我第一次读龙应台大约过去10多年了 野火类的文章每次读都汹涌澎湃
评分合上书本我首先想到的是艾青的著名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书中处处火把均是作者热爱美丽岛这片土地饱含深情所作的呐喊与疾呼。三十年前天真女侠龙应台以一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点燃了台湾人民关于公民意识、民主意识的内心的一团“野火”,在今天看来竟无比吻合地成为大陆的缩影,书中倡导的最基本的公民民主权利到今天仍有许多未能实现,反映民主路漫漫,及社会的落后。作者的梦想是:希望下一代能说出心里想说的话和免于恐惧的自由,这和几百年前那句误传为伏尔泰的名言不谋而合: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从此是否可以套用一句形容奥威尔的观点形容龙应台?“多一个人读《野火集》,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