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文学评论家,剧作家。北京日报副刊编辑。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
以评论王小波、莫言、木心等作家获得2011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以剧本《大先生》获老舍文学奖优秀戏剧剧本奖。
已出版《捕风记》《必须冒犯观众》等作品。
本书收录的《大先生》是以鲁迅为原型创作的话剧。这是第一次将鲁迅形象搬上话剧舞台的尝试。
李静所写的鲁迅,不是预期之中的历史叙事,也没有示人以耳熟能详的“斗士和导师”面目,而是从鲁迅的临终时刻写起,用意识流结构贯穿起他生前逝后最痛苦、最困惑的心结——那是一个历史夹缝中备受煎熬的形象。
李静的“自白”向我们讲述了她艰难的创作过程,有利于读者鉴别面对历史和现实的诚实。
李静与陈丹青和赵立新的深入访谈,有利于读者理解鲁迅这个让中国人永远爱、永远痛、永远绕不过去的复杂形象。
这个剧本一口气看完,我不懂话剧,但是还是能看得比较爽快。里面的影射很多可以说是明指了,其实很多说的都是常识,但是很多人就是会无视,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自由和对个人的尊重。 这类书我建议大家慢慢看,李静的水平毋庸置疑,这本书许多的暗喻也不一定就那么好懂,比如曾...
评分要描述一个完整的自己,尚且困难。更何况描述另一个人,更何况这个人还是被过度诠释,是一个被许多极富堂皇,而又极端圣洁的措辞所“捧杀”的一个人。没错,我们有那种拉近读者和描述者距离的意识流方法。然而这好像还不够,它让情况变得有些真实,愈真实,就愈会从中看出我们...
评分这个剧本一口气看完,我不懂话剧,但是还是能看得比较爽快。里面的影射很多可以说是明指了,其实很多说的都是常识,但是很多人就是会无视,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自由和对个人的尊重。 这类书我建议大家慢慢看,李静的水平毋庸置疑,这本书许多的暗喻也不一定就那么好懂,比如曾...
评分那时我才得过一场大病,出院回家,颇有些亲朋前来探视,但其中一位却并不相熟,是在外面公司兼职才结识的一个学识宏富、又家境优渥的胖子,他说了一会闲话,大约也觉得无聊,就负手到我的书房里去看看。临别是妻子送他下楼,回来转告,胖子见我的书架摆了一些鲁迅的书...
评分如作者自述,就是个戏剧菜鸟,无法逾越批评到创作的巨大鸿沟。对谈也缺乏诚意,陈丹青基本上没做什么准备。尤其厌恶《戏剧菜鸟》自白中的语言和姿态,作者自己就没丰富起来,怎么写大先生?做减法不是借口。一星加给“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这是大先生自己说的,这才是大先生。
评分意料之外的好。尽管从后面的对谈来看,作者的想法还是太浅太轻。以及“纸伞”、“血绳”等意象太过直白。
评分160421-23.剧本不有趣,也不深刻,也没什么新意,也不感人,也不能引人思考。没啥意思,要不是因为鲁迅,估计也看不下去。倒是最后的三人对谈,还有些话题。0425,补:象征太明显,说教味太浓,喜欢押韵(二人转式),鲁迅太喜欢煽情,等等。
评分猴猴累 作者写批评写的好 创作手记自白就太多了
评分“身心震撼,大有诗意和深意,大有寓意和心意。结构又深远又灵巧。感情充沛,沉郁动人。”——邦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