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劉同繹,字昌年,浙江鎮海人。1941年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曾在重慶、上海、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任報紙、雜誌編輯、主編;主要作品有《酒徒》、《對倒》、《寺內》、《天堂與地獄》、《島與半島》、《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短綆集》、《見蝦集》、《劉以鬯實驗小說》、《龍鬚糖與熱蔗》、《端木蕻良論》等。其作品《對倒》及《酒徒》分別引發香港導演王傢衛拍成電影《花樣年華》及《2046》。
「對倒」一詞譯自法文「Tête-Bêche」,是集郵專傢用來描述印刷時發生瞭錯誤,導緻兩張相連、卻一正一反的郵票。由於稀少罕見,所以價值不凡。有趣的是,這種郵票一旦分離,就立刻失去價值,成為兩張平凡的郵票。
1972年時,作者劉以鬯在倫敦吉本斯公司舉行的華郵拍賣上,投得一張「慈壽九分銀對倒舊票」。因此激發作者從對倒的意境中聯想、發展齣此小說情節。更在三十年之後,讓導演王傢衛拍齣《花樣年華》這部著名作品。
本書主角淳於白是一位移居香港多年的男子,對城市充滿懷舊的傷感;亞幸則是浪漫天真少女,對未來憧憬富有想像。在同樣的街道擦肩而過;在同樣的時間流動中,轉嚮一樣的電視頻道;在戲院裡陌生的並肩而坐,偶有相望的成為彼此唯一的交會。
看似兩個人各自的心境感受描繪,在性別、思想、年紀的對比呼應下,讓香港的時代樣貌更為具體。以雙線並行的架構,以及作者擅長的意識流文字,各自發展兩位不相識的男女主角故事,卻又如對倒郵票的相連關係,讓獨立的生命產生特殊的意義。
本書收錄「短篇小說」及「長篇小說」;長篇在1972年的《星島晚報》開始連載;短篇則是1975年改寫並發錶於當時的文學雜誌《四季》之中。前衛的書寫,震驚當時文壇且受到肯定,深刻地影響當代的香港文學界。
雖然《對倒》早已成為華人經典,更在王傢衛的《花樣年華》電影後紅極一時,翻譯成多國語言,竟從來未在颱灣齣版。我們希望藉著引介這部不斷激起漣漪的著名經典,讓颱灣讀者有機會見證最美好的香港70年代,更能看到歷久彌新的小說文字,構築齣來的迷人世。
感觉全书的故事情节发展不是太明显,显然并不是以悬念情节、精彩剧情来吸引具有一些猎奇目的的读者来阅读。作者对于时代的变化、历史的大局观掌控、甚或是对于香港民俗的衍变等多方面揭示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显而易见刘先生的文学功底是很深厚的,这种几乎没有情节推动的写...
評分小说中的淳于白和亚杏都是都市中的漫游者,他们的行走有点类似于梦游的性质。淳于白是在回忆过去,换的是精神分裂症,而亚杏一直在幻想未来,可以说她是白日梦或偏执狂的患者。 对于自我的观察以及自体性爱体现出了大都市里的孤寂状态。在都市中,每个人都是原子化的个人,有着...
評分 評分《对倒》最大的贡献是催生了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很多电影不如原著小说,这是个例外。 这部小说的创作起因是刘以鬯先生在玩弄一张邮票时忽生灵感,决意写一个双线发展,平衡交叉的故事。刘先生很成功地创作了一个如此结构的小说,第一次读颇有新鲜感。除此以外,他还在小说中...
一個人發呆想心事的時候,誰不是亞杏和淳於白呢。淳於白那條綫是大時代的動蕩復雜,反倒襯托齣少女心事的單純。短有短的好,長有長的好。
评分昨日下午在銅鑼灣的誠品看完短篇。
评分2019/03/07 - 2019/03/10
评分短篇小說裡麵集中寫兩個人,長篇小說裡加多瞭對兩人身邊人的描寫。長篇更難以結尾。
评分有點想法,時代感十足,但畢竟是70年代的作品,現在看來還是新意不足,餘韻太弱,對女性的刻畫多少有點流於錶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