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洛佩兹,是《战争与历史》杂志的创刊者及主编,曾出版过一系列讲述苏德战场的著作,其中包括《库尔斯克:毁灭德意志国防军的四十天》《红军的伟大和苦难》等。
拉沙·奥特赫梅祖里,为前外交官及《战争与历史》杂志编委。他精通俄语、格鲁吉亚语、英语和法语。与苏联社会的广泛接触使他得以了解苏联人对朱可夫的看法和评价。
无论舆论导向如何变化,无论朱可夫被揭露出什么缺点(比如专断、蛮横、粗暴、虚荣),都无法掩盖一个事实:朱可夫是一位英勇无畏的军人。在战乱的年代中,他竭尽全力,挽救苏联于崩颓;在纳粹势力在世界范围内嚣张时,他是扭转乾坤的关键人物。朱可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伟大将军,打败希特勒的英雄,他显赫辉煌的战功以及略带悲情的结局作为传奇,将永远彪炳史册。
如今时移世易,再回首当年,会发现,许多曾经感觉雾里看花的往事正变得逐渐清晰。《朱可夫(打败希特勒的人)》的两位作者让·洛佩兹、拉沙·奥特赫梅祖里力图钩沉尘封的历史,为世人展现一个真实的朱可夫,因此翻阅并比对了大量苏联解禁档案资料,以及各方珍贵的历史材料,全力展现朱可夫完整的一生,揭示了朱可夫作为一位伟大人物的独特性格和惊人创举,但也并未掩盖他的失败,弱点和错误。
从这本传记可以看出朱可夫作为一位伟大人物的独特性格和惊人创举。这本最好之处是这是别人写朱可夫的传记,而不是自传,因此书中并未掩盖他的失败,弱点和错误。出于对二战“解放者”和东线作战的崇敬,两位作者无疑将朱可夫这位战争大师置于二战史中十分靠前的位置。应该说这...
评分1941年 6月22日,德国三大集团军入侵苏联。 1941年7月中旬,苏联164个师中,有89个师被德军部分或全部消灭。 1941年9月30日,德国中央集团军冯•博克率领180万大军兵临莫斯科城下。 黑云压城,莫斯科陷入恐慌。 而此时,斯大林下达了红场大阅兵的命令。 1941年11月7日清晨,...
评分1941年 6月22日,德国三大集团军入侵苏联。 1941年7月中旬,苏联164个师中,有89个师被德军部分或全部消灭。 1941年9月30日,德国中央集团军冯•博克率领180万大军兵临莫斯科城下。 黑云压城,莫斯科陷入恐慌。 而此时,斯大林下达了红场大阅兵的命令。 1941年11月7日清晨,...
评分从这本传记可以看出朱可夫作为一位伟大人物的独特性格和惊人创举。这本最好之处是这是别人写朱可夫的传记,而不是自传,因此书中并未掩盖他的失败,弱点和错误。出于对二战“解放者”和东线作战的崇敬,两位作者无疑将朱可夫这位战争大师置于二战史中十分靠前的位置。应该说这...
对苏联的贡献,几乎被欧美把持的宣传下一笔勾销了。但是总有人会记得是谁付出了2700万人的代价,真正在陆地上阻挡住了法西斯。整个二战的关键时刻就是莫斯科城下的战斗。如果莫斯科陷落,也许纳粹还是会输,但战争会拖的更加旷日持久。而拯救莫斯科的人正是朱可夫。朱可夫让灾难性溃败的红军稳住阵脚,三次力挽狂澜,也是攻入帝国大厦的人。战后人们基于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断然否认事实,捏造故事,就为了打击二战胜利的首功之将。救国救民,敌不过几根笔杆子,朱可夫是有缺点,也会美化自己,但在历史公正的评价中,他就是欧洲的拯救者,摧毁德国法西斯的人,不容抹杀。本书理性评价了朱可夫,并对引述的不同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还原最真实的朱可夫的一生。唯一的问题是翻译较差,读不通顺,实在是令人遗憾。
评分我靠!这谁啊,把张老师名字打错了!!!
评分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人物传记。元帅的一生对其他人的人生发展,对公司人才选择和管理,对如何战胜不可能的困难,等等问题,起到了非常大重要的提示。特别在今天,在西方国家拼命打击我们企业和国家发展时,我们能从中体会到更多
评分我靠!这谁啊,把张老师名字打错了!!!
评分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人物传记。元帅的一生对其他人的人生发展,对公司人才选择和管理,对如何战胜不可能的困难,等等问题,起到了非常大重要的提示。特别在今天,在西方国家拼命打击我们企业和国家发展时,我们能从中体会到更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