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弗兰纳里•奥康纳
著名小说家和评论家,美国文学的重要代言人。曾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诸多奖项。三十九岁时死于红斑狼疮。
她的小说因有着荒凉、神秘、腐朽、离奇的特征而常被归类于“南方哥特式小说”。在其短暂的生命中,著有两部长篇小说、三十一篇短篇小说及大量的书评和影评。代表作有《智血》《暴力夺取》《好人难寻》等,被公认为是继福克纳之后美国南方最杰出的作家。
[译] 殷杲
南京大学英美文学专业,青年翻译家。译作有W.B.叶芝《凯尔特的薄暮》《凯尔特乡野叙事》;克里斯蒂娜•罗塞特《小妖精集市》;爱丽丝•门罗《爱的进程》《好女人的爱情》;弗兰纳里•奥康纳《智血》《暴力夺取》等。
离奇 怪诞剖析人性罪恶
阴暗 荒凉展现灵魂救赎
“南方文学先知”美国天才女作家长篇经典名作
-
“她的作品比十几部诗集有更多的真正的诗意”。
——伊丽莎白•毕晓普(美国著名女诗人)
“奥康纳要是不做小说家,真是天理都难容。就是她发现的故事,让我们这些作小说的人都叹为观止 , 我特别佩服她。”
——马原(作家)
“她的早逝是自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去世以来美国文坛最重大的损失”。
——美国评论界
================================================
出生于乡村牧师家庭的主人公黑兹尔一直希望长大后成为一名牧师,然而,从战场回来的他在信仰上发生了极大动摇,并试图宣扬没有耶稣的信仰,但却受到了假先知的利用。从此走上了一条精神幻灭,没有依托的人生之路。
奥康纳被誉为“南方文学先知”,其笔下的小说经常充斥着怪诞与奇异的情节,带着“南方哥特式小说”弥漫的恐怖、荒凉、神秘、腐朽的气息。带给读者强烈的感官刺激和精神震撼。本书作为奥康纳的代表作,更能够据此探究其独特的写作笔触与技法。
对信与不信沉重如枷锁一半的魂牵梦萦、荒唐滑稽的浅信辄止和对于原始本能的盲信之勇,关乎人类信仰宗教的特质,被奥康纳笔下的人物一连串怪诞,匪夷所思的情节碰撞而展现一览无遗。 一个不简单不轻松的故事,让人欲罢不能一口气看完舍不得放手。好奇故事的进展,人物的抉择,夸...
评分今天晚上,想写点温暖干燥的文字。 最近看的东西都非常黑暗,尤其是马原称之为邪恶的奥康纳的小说。这个妇女对这个世界一点感情都没有,她的特别之处在于,甚至对黑暗也是满带嘲讽的。别误会,她表现出来的并非现在小资们最爱耍的黑色幽默范儿。区别在哪呢,后者往往把现...
评分 评分被所谓的“恶”一意驱动的,不是奥康纳笔下的非理性人物,而是她自己;或许,奥康纳认为自己不需要怜悯,因此也不予以她所创造的人物以怜悯。 “振聋发聩”,乃至于达到最高宗教意义上的“恐吓”、“威慑”,如果仅仅出于这种目的而写作,那这种写作同其他的“社会现实道德”写...
评分奥康纳得知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后,就开始寻找“长生”之道。结果毫无新意地选择了宗教,写了这部作品宣传宗教的作用。可依然三十多岁就死了,当然,没准不信教死得还要快。 这恐怕就是宗教永远也不会被人类舍弃的“无用之用”:你说宗教没有实际作用,心理作用难道就不是实际作...
阴暗,荒诞,离奇。与宗教信仰有关,盘问人生终极问题。罪恶,救赎,生存意义。叛逆的,堕落的,偏执的。几个游离在尘世边缘的盲目者……蛮有意思的。二十几岁写出这样深刻的小说,思想的深度啊,真是天才。
评分奥康纳与很多作家作品中表现出的人的无奈、无辜和被动不同.在她那里,被动性消失了,人性本身的恶成为自我的陷阱和障碍,一切罪恶和痛苦的根源。读奥康纳,总能够进行一次深入的关于真实和现实的思考与警醒。
评分弗兰纳里奥康纳在国内有些被忽视,某些作品水准极高,不在福克纳之下。单就这部来说,除去极具表现力的冷酷怪诞的个人特质,其中关于宗教和人性的思想性也很有普世价值,有深度,有力度,耐琢磨。而且在二十几岁就写出这样的作品,就不能不说是个天才了。
评分像我这种承受力,对她这种风格还真有点承受不住
评分奥康纳具有美国南方文学中独有的气质,不似福克纳具有悲剧性的家族情调,它的南方人总是存在一种对灵魂和宗教的自我审问,“存在没有基督的基督教吗?”小说的主人公一直是孤独的,支撑他追寻真正的自我的,一方面是“智血”这一神秘性的力量,另一方面,是现实中无数人等着被拯救。奥康纳的风格是“身体的”,她的人物一直依靠着自我的力量(自剜双目、开往下一个修理站的汽车等)去寻找,不是哥特式的阴冷,而是从身体里油然而生的悲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