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诵芬(1918-2005),女,浙江杭州人。出身世代书香门第。南宋武烈王高琼后代。自幼在家延师授读。年十八,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同乡的徐定戡。相夫教子,克尽厥职。一九九四年一月,夫妇定居于澳大利亚始写作回忆文字。其中与其子徐家祯合著之《山居杂忆》三十余万言。
徐家祯(1942—),上海人,祖籍杭州;语言学家、散文作家;曾任教于澳大利亚南澳洲阿得莱德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他1990年任澳洲华文作家协会首届理事会理事,并历任该会副秘书长等职;1993年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历届理事至2003年;1999年,汕头大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出版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对他有专篇评述;他的散文文风质朴、清新,文句通顺、流畅,描写细腻、逼真,议论大胆而有新意;善写生活琐事。
▻ 编辑推荐 ◅
►一个大家闺秀的百年家族记忆 。
►初版绝迹十年后再度重磅面世 。
►新增100余幅珍贵老照片,3万余字注疏,惊现百年生活场景 。
►寻找逝去中国的独家记忆,中国特定时代的教科书,一部“现代《红楼梦》”、 另类《巨流河 》 。
►作者高诵芬出身 名门 ,受过传统教育,历经民国初年,抗战搬迁,建国,“文革”抄家,改革开放,最后移民澳洲,一个世纪的往事在这位大家闺秀笔下如过眼云烟,写就了人生悲凉和慨叹。温婉如水的文字在这位大家闺秀记忆中浸透心扉,令人彻夜心宁。
▻ 内容简介 ◅
这是一本活的历史书,记录的是以一个江南家族为中心、从清朝末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开始这一百年的中国社会变革史。高诵芬从“抗战逃难”到“文革抄家”等,无不扬清激浊,曲尽其致,以其特定的年代和经历,写就了这段历史,成为杭州乃至中国特定时代的教科书。这本书也成为了解和观察那个时代、那座城市、那个阶层的独特视角。时代变迁,繁华落尽,物是人非,当晚挑灯夜读至凌晨,掩卷叹服。这样的文字,只有饱经阅历后的静心才能得到。日子是流水,老人用心境洞穿了她,清澈如许。
《山居杂忆》这本书第一眼就吸引住了我,古色古香的装帧,萦绕着一种远年的气味,于我正是偏爱的那种味道。本书署名作者为高诵芬和徐家祯,高家是旧时杭州的名门望族,高诵芬老人为高家长女,后来又嫁到了同为杭州名门的徐家,嫁于徐定勘老先生,而徐家祯先生为高诵芬老人的长...
评分古有晚明张岱《陶庵梦忆》,将杭城日常生活、娱乐戏曲、古董文书等写成一幅江南《清明上河图》;今有近现代高诵芬老人《山居杂忆》,将沪杭日常生活、政治历史、文人平民写成一部活动的历史书。该书遵循周作人先生主张,要写“人的文学”,把一个时代的人物、风貌记录下来;又...
评分《山居杂忆》是作者高诵芬和儿子徐家祯合著的一本回忆录。高诵芬出生于30年代中国杭州一个大户人家,后又嫁入杭城另一徐姓大家族中,经历中华民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新中国、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历史大变革时期,直至90年代移居澳洲。 生活的动荡并没有使老人变成一个满口怨...
评分本书的编辑太不用心,错别字多到严重影响观感,随便举几例: 三潭影(印)月 箫(萧)山 紫酥(苏) 还有的和得,既和即,同一段里同一个人物一会儿叫黄妈一会儿叫王妈。 百度百科,全书只有一处叫对了,剩下的地方都叫「百科百度」。 以及,竟然有一张家庭老照片在书里出...
评分高诵芬老太太的《山居杂忆》,买回来也有大半年的时间。硬壳,书又扎扎实实一大本的厚度,不方便携带只偶尔在家里翻翻。这几天因为咳嗽反复 日日去楼下诊所挂吊水,正好得空把这本书仔仔细细看下去。觉得古话说的真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像一本民国现代版的《浮生六记》。 从...
没有想象中好。最好看的几篇还是风物习俗的。不是很喜欢写人物的那些篇幅。
评分看完之后忽然明白80年代的出国潮,里面应该有好大一部分是这些人吧,经历了100年的跌宕起伏,应该是对共产党失望透顶了,才会在高龄违背传统的落叶归根,宁愿终老他乡。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真大,大部分人都还吃不饱的时候,有的人在100年前就可以录制小孩成长的录像了。
评分像字典一样厚实,2017年读了一遍,这个月又读了一遍,常看常新。不是红楼梦,是从不走远的现实。强烈推荐,现在买了读正合适,不可能再版。
评分照片里的高诵芬,面相就是有福的,总是笑眯眯的,爱笑的人运气总不会差的。旧时的大家闺秀,笔端汩汩流出冲淡的美,改朝换代,社会裂变,记得举重若轻,如此风轻云淡。
评分买买买买!去他的孔夫子天价!哈哈哈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