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

牛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

(1864—1960),爱尔兰著名女作家。英国数学家乔治布尔的第五个女儿,幼年丧父,家境贫困。1885年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后曾在俄国圣彼得堡居住了两年,她在俄国期间认识了很多革命团体,回到伦敦后,接触了不少流亡伦敦的俄、意革命者,如恩格斯、赫尔岑、普列汉诺夫、马克思的大女儿艾琳娜等,被革命者的献身精神深深震动,为此写出《牛虻》这部反映他们斗争生活的著名作品。

她还著有《杰克·雷蒙》《奥利芙·雷瑟姆》《中断了的友谊》等。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作者:艾捷尔·丽莲·伏尼契
出品人:当当出版
页数:280
译者:方华文
出版时间:2015-11-1
价格: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6382540
丛书系列:世界文学名著
图书标签:
  • 革命 
  • 小说 
  • 文学 
  • 爱尔兰 
  • 思想 
  • 经典 
  • 宗教 
  • 信仰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主人公亚瑟出生在意大利富商家,是富商后妻与神父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亚瑟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却不知道真相。亚瑟崇敬蒙太尼里神父,把他当作良师慈父。当时意大利正遭到奥地利的侵略,亚瑟决定参与青年意大利党争取民族独立事业。蒙太尼里调走后,新神父卡迪诱骗亚瑟,使他在忏悔中透露了他们的行动和战友们的名字,他连同战友一起被捕入狱。女友詹玛误以为亚瑟告密,打了他耳光。同时亚瑟得知自己竟然是私生子,陷入极度痛苦中,于是流亡南美洲。

十三年后,他重回意大利,已经成为一个坚定不移的革命者,文武双全的“牛虻”。一次行动中,他被捕入狱。蒙太尼里企图以父子之情和放弃主教位置的条件劝他归降;牛虻则企图以自己的悲惨经历,让蒙太尼里在上帝与儿子之间做出抉择。但他们谁都不肯放弃自己的信仰。最终,牛虻就义,蒙太尼里也痛苦得精神失常,死于非命。

书中亚瑟坚定的意志让人震撼并感动。亚瑟和生父蒙太里尼复杂的亲情纠葛、亚瑟和少年女友詹玛的曲折爱情,读来回味无穷。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初识牛虻是在高中,从来为看“闲书”而内疚的我一下子就找到了看此书的理由:我要受革命主义教育! 曾经在刘心武的一篇小说《班主任》中闻听过牛虻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为资本主义毒草,仅因为小说中有毒害青少年的恋爱情节。在我看来,小说中的恋爱情节比起革命主义精神来...

评分

评分

评分

《牛虻》,(爱尔兰)艾.丽.伏尼契 著;李俍民 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3年7月北京第1版 1979年2月第12次印刷,定价0.90元。 这是本旧书,从书上的题签可以看出在我之前至少已经从属过两个人了,从79年北京的工人体育场,到1996年武汉的蔡家田,再到前几年我从徐东或是九万方哪...  

评分

亚瑟死了,亚瑟到底死了。 将书远远扔开,五秒后,又走过去弯腰捡起。治疗眼睛干涩的好东西并非只有新乐敦。 虽然当初仅仅是因为看见难得装帧符合口味的伏尼契; 虽然明明是因为无聊一上来就直接翻过结尾的,明明早就听见了枪声。 但,一页一页的走过亚瑟,走过波拉,走过...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恨那个加利利人蒙蔽了你的双眼,我恨那裹尸布一般白的长袍禁锢了你的头脑——它本应该自由地思绪飞舞。我斥责、我谩骂、我嘲笑你的信仰,都只是因为我想拯救你于愚昧之中,解放你于囚牢之中,让你来到那个没有木头小雕像,而有我的世界。

评分

一边读一边吐槽这个叙事有太多缺点了,但到后来又忍不住在这些字里痛哭。这不是什么革命小说,而是心理小说。

评分

这根本不是一本红色革命小说好吗,看得人心碎。我们的小亚瑟只是个渴求得到爱的孩子呀!“我什么也不要求你。爱,怎么能强迫呢?你可以自由选择,看我们俩哪一个是你最爱。你如果最爱的是上帝,那你就选择他。”话一落地,他爹就选了上帝。砰砰砰,心碎的声音

评分

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小说之一,反复读了多次,长大了再来重温。回忆中的故事里,只有对亚瑟满满的敬爱与同情,对主教这个伪君子的愤怒。一点革命有关的印象都没留下。亚瑟的确是革命家,但他革命的对象是神,是上帝,这个泥塑的不堪一击的假偶像,是人民,虚伪愚蠢不敢自己面对人生而祈求那个捏造出的神来怜悯和保佑。“请你自己在死刑书上签名吧,我心太软了,做不到”!亚瑟控诉主教的这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主教的做法是如此荒谬,而他自己却感觉不到。作者在有关心情等细节描写上生动又感染力十足;人物间机敏锋利或柔情的每一段对话都非常到位且精彩。重温依然很喜欢呢!詹玛这个人物塑造的也很出色呢!

评分

读到大半的时候觉得很一般,倒是最后的部分让小说骤然升华了。别误会,我不是因为革命激情觉得升华,而是小说展现的感情远比宣传中的革命激情要复杂。亚瑟对蒙太里尼是充满爱意的,尽管蒙太里尼有欺骗,但是亚瑟的爱是极度真挚的。至于蒙太里尼,没错,他是主教,他是教会的代表,但对这些他也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他的一生唯一的过错是与葛拉迪丝的私情(或许为世俗不容,但是恰恰也是真实的人性),从而生下了亚瑟。但是这位主教对亚瑟是真爱。这位主教事实上品德高尚,他反对暴力反对酷刑的信念与努力是真实的。是的,他是同意了亚瑟的死刑,但这不能归为是教会的残暴与他个人的残忍。站在他的角度,一边是真诚地信仰一生的上帝,一边是毕生挚爱的儿子,实在是无解的难题。当小说写出了人的复杂与困境,那就是很不错的了。记得要读全译本。此本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