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刚
男,白族,1980年出生于云南大理,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要从事民俗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口头传统、民族学等领域的研究。
《作为交流的口头艺术实践——剑川白族石宝山歌会研究》分为上编和下编。上编“理论研究”主要以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语言转向”为背景,在语言学、哲学、民俗学的学术史回溯中,深入解析了民俗学中的“演述”概念,进而指出:当代民俗学理论从“事象”到“事件”的转变,以及重视情景化语境中的语言使用,既符合人文学科以语言为中心进行理论求索的潮流,也是交流民族志理论所承接的民俗学研究范式的新发展。下编“田野阐释”在上编论证之问题意识的基础上,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空间”概念,以白曲演述(文化表现形式)的交流行为中心,利用交流民族志的工作模型,阐释了石宝山歌会的文化功能—祈福禳灾、驱邪求雨、繁衍人口、整合社会。文后附有一定数量的白曲誊写文本、翻译以及田野日志。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略嫌简单
评分主要看的是案例分析部分,戴尔海姆斯SPEAKING Model运用的很好范例。据说前面的学术史也很有意思,有时间细看。PS:果然前半部分看不懂,暂时弃了。。
评分主要看的是案例分析部分,戴尔海姆斯SPEAKING Model运用的很好范例。据说前面的学术史也很有意思,有时间细看。PS:果然前半部分看不懂,暂时弃了。。
评分略嫌简单
评分略嫌简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