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鲁迅先生的杂文,有一种穿越时间的力量,他去世八十年了,他的文章仿佛还在为我们这个时代发声。譬如关于当下流行的“女学课堂”,他说:“要我们保存国粹,也须国粹能保存我们。保存我们,的确是第一义。”——《随感录三十五》;关于恐怖主义,他说:“厌恶现世的人们还住着,这都是现世的仇雠,他们一日存在,现世即一日不得救……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杂感》;关于生二胎和留守儿童,他说:“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虽然‘人口众多’这一句话,很可以闭着眼睛自负,然而这许多人口,便只在尘土中辗转,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随感录二十五》。 他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说的话,依然能说到现代人的心坎儿里。
这个版本的《鲁迅杂文集》,试图遴选那些对我们这个时代仍然有意义的鲁迅杂文,关于世道,关于人心,关于学问,从多个角度,借鲁迅杂文之“酒杯”,浇现代人胸中之块垒。相信你在读完之后,会对人性和世界有更深的领悟。
【编辑推荐】
鲁迅先生的杂文写作近乎无所不包,写世道、写人心、写文学,他写得到位、写得入理、写到精髓。
他的“死对头”梁实秋曾道:“鲁迅的作品,我已说过,比较精彩的是他的杂感。”
这本集子里的篇目,从《热风》《华盖集》到《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16本杂文集子一一选过。
【名人推荐】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叶圣陶
鲁迅的作品,我已说过,比较精彩的是他的杂感。——梁实秋
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法捷耶夫
作为一个作家,作为一个执笔的战斗者,他是天才,但这天才太执拗了。 ——史沫莱特
不论当代人对鲁迅作了多么高的评价,未来的历史家对鲁迅的评价将比今人高得多。——何满子
鲁迅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04年赴日本仙台学医,后从事文学创作。1918年5月首次使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作600万字,辑校和书信400万字。
在书中一篇名为《“题未定”草(六至九)》中,鲁迅提到很多作者因为选本编者的眼光问题而失去了本来面目,而在后世读者心目中成了一个固定的形象,比如陶渊明就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飘逸了许久,实不知他其实也是有时髦摩登的“愿在丝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
评分在书中一篇名为《“题未定”草(六至九)》中,鲁迅提到很多作者因为选本编者的眼光问题而失去了本来面目,而在后世读者心目中成了一个固定的形象,比如陶渊明就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飘逸了许久,实不知他其实也是有时髦摩登的“愿在丝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
评分书中有句话,有关选本的,写道:“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 小学时只知道“鲁迅”,也知道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样的句子,但到底还是不知道他是谁,为何这样重要。看小学、初中课本上选的几篇,也被迫看过《故乡》、《朝花夕拾》,当时还看不太懂。直到上...
评分书中有句话,有关选本的,写道:“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 小学时只知道“鲁迅”,也知道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样的句子,但到底还是不知道他是谁,为何这样重要。看小学、初中课本上选的几篇,也被迫看过《故乡》、《朝花夕拾》,当时还看不太懂。直到上...
这种拼盘文集比起几卷本小巧精悍,随拿随读,套餐自由。当然,评价鲁迅本来就是件逾越的事,无法评价也无须评价。只是现在的中国既没有鲁迅,也不可能再出鲁迅,甚至这个信息和笔触爆炸的时代都不需要鲁迅,也正因如此,我们如此怀念。
评分鲁迅先生的文字,只要不是出现在考卷上,我都是极喜欢的。
评分太喜欢封面的质感及视觉,我想象中的鲁迅就应该用这样的字体写在这样的纸上。鲁迅有着那代人没有的觉悟 ,也同时反对大家都推崇的孔孟之道。作为读者,只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评分补标。高考前最后一本
评分疫情期回来重读鲁迅也是极好的,很多症结即使无法得解可还是有人能及你所及的悲伤与愤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