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绍伟,旅美学者,以对制度文化的“冷酷实证”而著称,是“统治商数论”和“制度文化组合论”原创者及《中国不一样》《中国热》等书作者,另著有《中国知识分子批判》《党中央究竟在想什么》《制度经济学新视野》等电子书多部;1982~1986年于国际关系学院获英美文学学士,1986~1989年于北京大学获经济学硕士,1994~1997年于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获信息管理学硕士;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系芝加哥“制度经济研究中心”创办人。
这是一部原创性、长时段、跨文化、纯因果实证的中国政治史论专著,它用一个颠覆现有观念的“政治崩溃的逻辑”重新解读了中国的政治演变史,即从一个五层理论结构及中外制度文化的对比分析中,揭示中国王朝政治及近代宪政的兴衰更替原因,同时从纯学术和非意识形态的视角否定了“中国崩溃论”,认为当代的中国模式对西方模式构成了一种意外的制度文化挑战。
本书包含了一个相互支持的双重任务:一是用中国和英国的政治史去阐释“政治崩溃的逻辑”,确立一种解释政治崩溃的一般理论和一个政治史比较的解释框架;二是用包括政权和政权制度在内的“政治崩溃的逻辑”去解释中国政治的兴衰,从而完成对中国政治史的重新解读。
随着民智渐开,各种身份的写作者都纷纷介入到历史写作中来,有记者、小说家,经济学者物理学家,甚至连不识字的农妇也以口述史的形式,为人们留下历史记忆。作为一个资深专家学者,方绍伟先生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在经济和制度方面,但他涉猎广泛,又勤于写作,因此出版这部厚重的...
评分阅读完方老师《持续执政的逻辑》和《中国不一样》两本著作后,我终于不再自诩是一个(半瓶子醋的中华田园)自由主义者了。 从事情本身的逻辑来认识事物,不要被预设的立场蒙蔽双眼。客观的看待事物的发展,不要被自己的喜好左右判断。这些朴实的常识,在方老师的著作中被一以贯...
评分实际生活中,大家都知道遇大事首先要平复心情,不可在怒气和情绪中做判断。但在中国何处来到何处去这个问题上,大家都满是情绪和立场,这里就是价值和立场压倒了逻辑。为什么?应该是大家觉得价值大于逻辑,大于事实。从方绍伟这本书中,我知道了立场不重要,价值不重要,我不...
评分阅读完方老师《持续执政的逻辑》和《中国不一样》两本著作后,我终于不再自诩是一个(半瓶子醋的中华田园)自由主义者了。 从事情本身的逻辑来认识事物,不要被预设的立场蒙蔽双眼。客观的看待事物的发展,不要被自己的喜好左右判断。这些朴实的常识,在方老师的著作中被一以贯...
评分阅读完方老师《持续执政的逻辑》和《中国不一样》两本著作后,我终于不再自诩是一个(半瓶子醋的中华田园)自由主义者了。 从事情本身的逻辑来认识事物,不要被预设的立场蒙蔽双眼。客观的看待事物的发展,不要被自己的喜好左右判断。这些朴实的常识,在方老师的著作中被一以贯...
这真是一部奇书,作者的政治学功底深厚,文献综述做的扎实,对古今中外政论信手拈来。同时,他对于历史的理解也有相当的高度。因此,作者对中国政治沿革和权力实质的解读,颇精辟。最奇的在于,正文和脚注里,时常引用读者耳熟能详的电影、电视剧和网络语言来阐述观点。 略有不足之处是编辑校对不完善,还有错别字。总的来说,这本书偏学术,值得反复研读和扩展阅读。
评分用政治的眼光去重新解读历史,驳斥了各种以价值取向(劝皇帝向善,勤政爱民,遏制贪污之类)为出发点的亡朝理论,最后把最有解释力的两个落脚点放在皇帝本人的能力以及民众的独裁偏好上,还是很信服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其实就是一种暴力丛林文化,这点很有启发。什么时候你国的乡民们不再信奉一把手掌控一切的丛林独裁模式,也就是说一山能容二虎,且二虎之间能够互相妥协分工协作而不是非要争个你死我活了,且围观群众们纷纷由“弱民”变成了“强民”不再那么好忽悠了,那么老虎们才有可能守规则,这个时候宪政法治才到来了。ps,最后是一封劝退表: 终身制和家族制是要不得的,很容易玩完儿的哟www
评分这些观点很新奇,非意识形态的角度?
评分粗略翻完整本书,核心基本还是制度文化叠加偶然性。涉及的历史知识太过庞杂,需要以后慢慢消化。方自创的概念过多,初看感觉脑袋大。最后将中国模式概括为克服了强人制度双重依赖的“限任一党制”,外加抵制西方普世价值的“中南海共识”。李乐齐的书评去繁就简,概括精要,对其批评也是切中要害。
评分说是“奇书”并不为过:前4章有些令人失望,都是文史资料汇编,95%都是摘录名家的引文(关于英国史竟然一口气摘录了几十页),东拼西凑干货有限,黑体字的所谓结论也很平庸,作者显然阅读和收集了海量的政治经典名著,从第5章的评析民国政治史开始渐入佳境,第6章涉及当今的中国问题,视角独到,观察敏锐,论断相当大胆(这可能也是导致此书在各大网站下架的原因),单看这两章确实获益匪浅,作者主张的客观理性的“冷酷论证”方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精神,非常令人钦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