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随:
中国现当代最富影响的学者之一,即是一位大学者,也是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还是书法家。1920年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后即从事教育事业。长期任教于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大学等高校。他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著作甚多,是“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
本书是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以课堂讲授的方式传习人文、培育人才、启迪人生的巅峰之作,六十多年后首度问世。它以中国初始的经典为核心,精湛的学识与睿智的思想融会贯通,徜徉在经典内外,求索于历史上下,升华至理想境界。古今中西,文史哲禅,博大精深却又通俗而富有生气;情思文采,妙趣横生,学问的真与讲述的美珠联璧合有逼近心灵。经典流淌在中华文脉中、赓续在日常生活中,一脉相承的智慧生生不息,恒久的魅力令人心安。做人与读经相映成辉,修身与悟道相得益彰,怡情与治学水乳交融。在中国经典的人文关怀中,追寻古典文化原初的清纯精神,开启现实人生本真的至高境界。
本书为《顾随讲坛实录》的下册。
坦白地说,写此书的书评我压力很大,就算以介绍的角度来写我依然觉得惭愧。因为顾随先生的这部讲课笔记,你说他是在传递知识么,显然不全是,甚至说知识是次要的,知识不等于学问,学问不等于修养,在这里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灵魂,它深入骨髓,要你感佩,因为这是人格,...
评分中国人一般多是模模糊糊,一模糊绝不会有出息,但有认真的、不模糊的,多半是死心眼儿,沾沾自喜、自命不凡。所以,我们要养成德性,养成认真的习惯、宽大的胸襟。宽大者——采众长,非好好先生。一个人若自是,自满,便如蚕作茧自缚,绝不会有长进。 “三百篇” 只见温柔敦厚...
评分说实话,真不怎么样,偶有精辟见论,但是沙砾居多,顾是位“执”儒,于儒见深以至于偏,他家所涉甚浅。从全文来看,主观色彩太浓,不是一位真正的大学者著书立说应有的态度,更像是一位兜售自己买卖的采办,他说若契我意,尽攫来之,盛赞之,若拂我意,则皆诋苛之。囿于眼界与...
评分 评分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
这本算是囫囵读完的,我的真爱还是诗词和散文,对于诗经确实懒于一点一滴地打破文字障。先生讲诗词的文字对我来说,既是文学与审美的启蒙,也是做人的教导。而先生讲其他的,基本对我来说就是纯粹的做人指教了,读顾随修的是心性功夫。先生是我的仁波切。
评分2018年读书045。顾随讲坛实录三部,最差始终是配图,最秒始终是开场白。短而尽道。下部重点,“玉润珠圆”。第一部分《诗经》的重点,则是文字障,读来也是如此,但至少掌握了一点,就是先通扫虚字,理解诗经的虚字,识别诗经的虚字,是过障之法。第二部分文选,两晋南北朝读解,个人根基太浅,只能浏览,无可深读,脚踩进去就淹了。第三部分,与前两册重叠最多,篇幅也不如前两册详实,算是对之前内容的“复习”。
评分#弟子对于文学课堂的追摹,常常是还原老师风采的得力途径。顾随先生生前少有学术论著问世,但他的治学与授课特色却幸运地凭着几位女学生的课堂笔记留存下来了。先生此处讲的虽是古代文学,然最吸引我的还是他对人生实感的阐发,以及他对于心所私淑的鲁迅先生连续不断的点评。不把学问做得更死,是他自己的信条。有自由的精神打底,顾随先生可以天马行空地驰骋于鉴赏的国度,传统文艺批评少“规范”的特质恰恰有益于他充分挥洒才情。他的课堂是属于诗的。
评分大师就是大师,不囿于门户,在介绍古文经典时同时也推崇同时代的鲁迅等人,且说话实在,很有感触的一本书。
评分#弟子对于文学课堂的追摹,常常是还原老师风采的得力途径。顾随先生生前少有学术论著问世,但他的治学与授课特色却幸运地凭着几位女学生的课堂笔记留存下来了。先生此处讲的虽是古代文学,然最吸引我的还是他对人生实感的阐发,以及他对于心所私淑的鲁迅先生连续不断的点评。不把学问做得更死,是他自己的信条。有自由的精神打底,顾随先生可以天马行空地驰骋于鉴赏的国度,传统文艺批评少“规范”的特质恰恰有益于他充分挥洒才情。他的课堂是属于诗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