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兼一 (1956-2014),著有多部畅销小说,曾数度获得直木奖和松本清张奖,倍受日本文坛推崇。曾在出版社工作多年,2002年发表处女作《战国秘录白鹰传》获“小说NON创刊150号纪念短篇时代小说奖”。《寻访千利休》获第140届直木奖,《火天之城》获第11届 松本清张奖,其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并广受好评。由《寻访千利休》改编的同名电影斩获第三十七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其他作品有:《雷神之筒》、《花鸟之梦》、《千两花嫁》等。
“寻觅无心之美,点滴积累,始成静谧坚韧的一服茶。” 枯冷清寂并非寂茶的全部,勘破生死的圆融如意,才是永恒的美。《寻访千利休》是山本兼一先生的集大成之作。作者用极其唯美的笔触,用清雅的文字,带领我们穿越数百年的时光,走进那一处庭院,那一方茶室,在千利休的理想中的寂茶里,寻觅无上的美的足迹;用极为巧妙的结构,渐渐显现出利休其人的轮廓,其经历的脉络,其思想的核心。
我想这本书除了阐扬了利休的审美观,还意外显露出秀吉与信长拥有超乎常人的敏锐,只是他们把这敏锐度用在政治上,而利休则用在茶道上,只要是贯彻自己认定的生存之道,这样的人很难不成为经典人物,我在此就别说是顶尖人物,经典人物的意思是,无法否认他们那强烈的存在感,不...
评分 评分我想这本书除了阐扬了利休的审美观,还意外显露出秀吉与信长拥有超乎常人的敏锐,只是他们把这敏锐度用在政治上,而利休则用在茶道上,只要是贯彻自己认定的生存之道,这样的人很难不成为经典人物,我在此就别说是顶尖人物,经典人物的意思是,无法否认他们那强烈的存在感,不...
评分看完本作,我还特意去百度了一下“千利休”,俨然又是一个传说中的神人,因此我也就更纳闷了,既然关于利休这个人有如此多的传说,山本兼一何至于写成如此这般?实在是对不起这本书的超好纸质以及装桢。 茶道嘛,第一感觉就是很高深的东西,跟品味有关,其间也免不了有装深沉...
先看了電影,又發現了這本原著,原來倒敘這麼好玩的????
评分后来才知道有了电影——看了片段,弹幕部分不忍直视。私以为电影不如原著,甚至不如看看《战国鬼才传》来得适合,和本书中对石田三成的看法也相对应。
评分对茶道本身,并没什么感觉,翻译的水平倒是很高。 现代茶道讲究流派,仪式和器具,感觉跟他们的主旨是矛盾的。 很多地方提到了枯寂只是表面,内层的热情才是重点。 “利休居士的茶虽称为寂茶,却完全没有枯冷之意。反而像是在深处埋藏着某种火热的感情。” 正因为里面隐藏着美丽的生命,粗土墙才能熠熠生辉。茶道也该有这般欢喜雀跃的爱恋之心。 ——虽说是寂茶,若无光彩便是死的。 当下人们一股脑地追捧着简素、闲寂、枯淡这等暗淡风格的美学,但收集那些毫无光彩且故作乡野之风的俗气道具,并不能让他有心灵震颤的感觉。 ——重要的应该是来自生命的美妙光辉。
评分我只认陆羽
评分非常不甘心,时代小说可以写成这样,宛如一件璞玉,一层层打磨,最后光芒四射。倒叙的写法,一方面是事出无奈,千利休从来不是活跃在历史正面的,而是若隐若现,安于活在时代中,隐于历史背后,事迹太少,又不连续;二是增加了解谜的趣味。和熊井启《千利休 本觉坊遗文》相似,不同人对利休的不同看法。茶道清静中跃动着生命,枯寂背后是恋情驱使下的对美的恐惧与贪求,无欲的表面下是最深的执念。与其说是同权势的竞争,不如说是同时代环境的抗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