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伊•特立斯(Gay Talese, 1932年2月7日— ),美国著名作家、记者,“新新闻主义”代表人物,曾任职《纽约时报》十年,长期为《纽约客》(The New Yorker)、《时尚先生》(Esquire)等杂志撰稿。
特立斯的雄心是“将非虚构写作提升到前人未至之境,一探虚构作家之禁脔,与同侪菲利普•罗斯、厄普代克一较短长”,不仅将文学技巧引入纪实书写,更对美国社会作了切片般的精准分析。
他受《时尚先生》之邀采写的特稿《弗兰克•辛纳屈感冒了》是新新闻风格的代表性作品,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非虚构书写”、“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美国杂志文章之一”、“《时尚先生》刊登过的最好文章”,并收录进“企鹅现代经典”。《王国与权力》位列“关于新闻业,五本最好的书”;《被仰望与被遗忘的》《邻人之妻》等作品也无愧时代经典。在他笔下,没有失败者、小人物、零余人,所有人都是主角般的待遇、一切都鲜活无比。全世界特稿记者视其为新闻书写的典范。
特立斯于2011年获颁诺曼•梅勒卓越新闻贡献奖。
新新闻主义之父 盖伊·特立斯 初试啼声,即成经典
20世纪最伟大的非虚构书写 全世界特稿写作者的典范
每个匆匆行走在城市中的人,都有一身故事:歌星辛纳屈 玛丽莲·梦露的丈夫、棒球手迪马乔 《纽约时报》讣告记者 地铁站售票员 修路架桥工人
特立斯之前,没有人如此打量城市:
每天,纽约人要喝下46万加仑啤酒,吃掉350万磅肉,消耗21英里长的牙线。在这座城里,每天有250人死去,460人出生,15万人戴着玻璃或塑料假眼行走;这里还有500个巫师、600尊雕塑或纪念碑、3万只鸽子……
哥谭的秘密生活——《纽约—— 一位猎奇者的足迹》
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数字和芸芸众生构成了这座城市的魅力。“新新闻之父”融会短篇小说文学语言的早期实例,其技巧和水准至今为后来者追摹。
20世纪最伟大的非虚构书写——《弗兰克•辛纳屈感冒了》
两月贴身酒吧、赌场、拳击赛、高尔夫,追询辛纳屈之友、随从、女儿、母亲、歌迷、酒保……就算巨星感冒了,特立斯仍尽得风流。
20世纪最优秀的体育写作、最好的杂志文章——《一位英雄的暮年》
棒球传奇、玛丽莲•梦露的前夫之一乔•迪马乔,退出公众视野十数载,喧嚣浮华早已散尽,特立斯技惊文坛的看家本领、绕不过去的体育书写,且看英雄迟暮、过河入林。
这是一部纽约交响曲。作者特立斯以他犀利的眼光,精准的笔法向我们展示了纽约风貌:面目模糊的人潮中不为人知的奇闻轶事,镁光灯下的明星转身之后的尴尬境遇。俱乐部门口的擦鞋匠、高级公寓的门卫、公交车司机、大厦清洁工、建筑工人,与弗兰克·辛纳屈、乔·迪马乔、彼得·奥图尔等明星一样受特立斯尊重,他以同样的好奇心对待他们。
全书由《纽约:一位猎奇者的足迹》《大桥》和《走向深处》三部分组成。《纽约:一位猎奇者的足迹》描绘了纽约城中不太为人所知的人物和事件,特立斯捕捉细节的功力凸显无疑。《大桥》讲述的是建设纽约韦拉扎诺大桥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及流动修桥工的生活。修桥工都是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可正是这些工人冒着生命危险,建成了美国无数的大桥和纽约城里一座座大桥和摩天大楼。“他们把一个个的地方用大桥连接起来了,可他们自己的生活却支离破碎。”《走向深处》由11篇美国社会知名人物的小传构成,这些人物基本上涵盖了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主要方面。
每个匆匆行走在城市里的人,都有一身故事:歌星弗兰克·辛纳屈、玛丽莲·梦露的丈夫 、地铁站售票员、修路架桥工人……盖伊·特立斯,捕捉故事的非虚构大师。他贴身追踪这些人的故事,用一篇篇经典特稿,开创了一种非虚构写作典范。 《被仰望与被遗忘的》,盖伊·特立斯成名作...
评分第三部分的personal profile那里没有那么喜欢,只有坏消息先生特别有趣,讲的是写讣告的“大师”,默默希望写的人早日死掉以便让自己的大作能够很快别人看到,即便其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被署上去,这是多么感人的对文学的一腔热爱啊。前面的纽约和大桥两部分实在是看得让人啧啧...
评分2月7日是美国作家盖伊·特立斯的85岁生日。去年,文景重新出版了他的成名作《王国与权力:震撼世界的<纽约时报>》。今年,我们还将为大家推出他的另外两部作品:几乎囊括了特立斯最知名、最重要文章的《被仰望与被遗忘的》,以及探寻美国1970年代性解放运动的走“实战路...
评分文:李梦 美国非虚构写作大家特立斯(Gay Talese)的作品集终于推出中文版。我翻到译后记,见标注的时间是2015年底。一切变得容易解释起来。那年秋天,白俄罗斯记者兼作家亚历塞维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首位以非虚构(non-fiction)作品获得诺奖青睐的作家。自此,「非虚构...
评分总觉得这一类非虚构写作可能是个抖机灵的活儿,有太多的“精心”,是属于想成为菲茨杰拉德的新闻记者们愿意做的事,大概我不是这类人。碰巧,蓬勃的影视行业又为这一行创造了改编剧本的大好商机。这么也挺好的吧。哎。
评分总觉得这一类非虚构写作可能是个抖机灵的活儿,有太多的“精心”,是属于想成为菲茨杰拉德的新闻记者们愿意做的事,大概我不是这类人。碰巧,蓬勃的影视行业又为这一行创造了改编剧本的大好商机。这么也挺好的吧。哎。
评分假设书写一篇田野,三部就像三种切法相互支撑。重点人物群像,从片段聚焦到生命纵深,如《马桥词典》中解码文化的关键词条棱镜般互映;重点事件分拆,从动态过程到结构张力,像《世界的苦难》中各具立场的典型群体共筑空间;碎片化的总体拼图,反上帝之眼的鸟瞰,反典型调查的定格,反大数据的大数据。光怪陆离照见寻常,浮华盛景衬出萧索。
评分#这是在写作上可供学习的一本书。新新闻主义。没有人那样写过纽约,也没有人那样记录过修路架桥工人,也没有人那样写过名人达贵。在非虚构写作上,其实很难创新,很难有新的写法了。小说还可以“玩”。
评分总觉得这一类非虚构写作可能是个抖机灵的活儿,有太多的“精心”,是属于想成为菲茨杰拉德的新闻记者们愿意做的事,大概我不是这类人。碰巧,蓬勃的影视行业又为这一行创造了改编剧本的大好商机。这么也挺好的吧。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