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勉,字誠之,江蘇常州人,中國近代曆史學傢、國學大師。他畢生緻力於曆史研究和曆史教育工作,先後在常州府中學堂、南通國文專修科、上海私立甲種商業學校、瀋陽高等師範學校、蘇州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滬江大學、光華大學等校任教,曾擔任光華大學曆史係主任、代校長,早年還曾在上海中華書局、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編輯。其作品通貫性強,融閤曆史敘述與考據,並具有橫跨社會學、地理學、經濟學等學科的視野。代錶作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秦漢史》《先秦史》《兩晉南北朝史 《隋唐五代史》《呂思勉讀史劄記》《宋代文學》《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中國製度史》《文字學四種》《呂思勉讀史劄記》《史籍與史學》等。
《中國通史》分上編下編,上編為十八章,以中國文化史為題,體論述自古以來中國社會的各個層麵的發展,文化現象,內容包括婚姻、族製、政體、階級、財産、官製、選舉、賦稅、兵製、刑法、實業、貨幣、衣食、住行、教育、語文、學術、宗教等十八類,囊括社會經濟、政治體製、學術文化等各個方麵;下編以中國政治史為題,下編為三十五章,則按照曆史順序串聯,敘述瞭中國曆代王朝的變遷,中國政治的變革。
上編的論述囊括下編的現象,上下編對照參考翻看,從而加深對該現象的理解,《中國通史》內容簡明扼要,語言通俗易懂,值得讀者青睞的曆史巨著。
当我一开始着手准备读史的时候就犯了难,上下五千年(其实还不止)浩瀚史海无数文献论著究竟该从何入手呢?虽也曾有通读《二十四史》的“豪言壮语”,但自己心里明白这不过是理想中的理想而已,落实到可操作的具体行动,恐怕还得从白话文的通史著作入手,无他,谁叫咱就这点水...
評分民国史学四大家:钱穆、陈寅恪、陈垣、吕思勉,其中以前两位最为有名,吕先生最不为人知。没能通读四位的作品,不好评论,但仅就这本《中国通史》而言,对吕先生的大家风范,已能感受深刻。 一方面是治学态度的严谨。书中征引繁复,所采的皆为正史,没有野史的八卦,也没有脑...
評分虽为好书,但却晦涩难懂。可惜我没有捧着字典花上一天读一章的闲情。如若书晦涩到只能传达7成思想让读者理解,那么这本书对读者而言也只能是失败的著作。对于普通水平的读者来说,此书太过学究,读着索然无趣。对历史研究者而言,此书或为消遣的好方法。读史本就不是一件轻松的...
評分我听史学大师吕诚之(思勉)先生的课,做他的学生,已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正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第二年,日军进驻上海租界后光华大学停办,吕先生回常州,应聘到离城不远湖塘桥镇上的私立青云中学教书。这是一所刚开办的“地下”学校,表面上向日伪登记,骨子里是原苏州中学...
評分这本书就像一本高阶段武术秘籍一样,只有具备相当的功底之后,才能读通读懂。 吕思勉被称为史学四大家,他的这本著作确实对得起这个称号。之所以说要有基本功底才能读懂这本书,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这本书不是以时间为轴陈述历史事件,67%,也就是大概三分之二...
難。。哎。對於讀者的知識量要求很高。看來自己要補的東西還很多
评分沒有細節的曆史很枯燥。前半部分文化史,後半部分政治史。在通史裏尤其顯得人物渺小,一輩子不管多長成就如何史書裏不過幾行。朝代的興亡更替放到整個曆史長河,好似必然,遠遠不是個人能左右的。不過放大到每個更迭的節點,滿滿的都是血淚和不可抗。挑瞭一部分感興趣的翻瞭翻,發現自己還是更喜歡有故事有細節的曆史。
评分其實很想再細讀一些部分。。等日後吧。。真的不太好啃。但總算啃完瞭
评分真正的曆史比小說還精彩,我是拿第一次讀通史,知識點巨多,覺得自己是個白癡。還好跳齣瞭淳樸的“忠奸好壞”看曆史的圈圈。看中國通史的成書年代,有點不敢相信,觀念、結論還沒有過時。
评分【藏書閣打卡】這種算是濃縮其大曆史的規模,主要是梳理曆史結構,樹立一個宏觀的框架。全書分為文化史、政治史兩編,上編文化史闡述關於婚姻、族製、政體、階級、財産、官製、選舉、賦稅、兵製、刑法、實業、貨幣、衣食、住行、教育、語文、學術、宗教等十八章內容,是我最喜歡的部分,關於婚姻和革命的觀點非常精準犀利,以至於我不少章段做滿筆記,真的漲知識,雖引用不少古文段落但沒有什麼閱讀難度。字裏行間除瞭能看齣呂先生對於曆史的嚴謹性之外還能瞧齣他的性情,似憂國憂民般。書中他對漢武帝和嶽飛的看法可能跟主流觀點相差甚遠,讓讀者難接受,但這不正是讀史書的意義所在嗎?我們需要不同的觀點。PS:看完我就想扔掉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的那套呂思勉文叢(小黑本那套),奉勸各位莫貪便宜,那套排版太差勁瞭,存錢買套好的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