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基欧汉,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的国际事务教授,美国人问与科学院院士,美国政治学会前任主席,曾任斯坦福大学、伯兰德斯大学、哈佛大学和杜克大学教授。著有《社会科学中的研究设计》(与加里·金和悉尼·维巴合著)、《权力与相互依赖》(与约瑟夫·奈合著)等。
本书是一项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合作现象的全面研究。在没有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那样的单个国家主导的情况下,合作能够持续下去吗?为回答这一紧迫问题,罗伯特·基欧汉分析了促进世界政治经济中合作的制度或“国际机制”,并描述了美国霸权受到削弱时这些机制的演变。他驳斥了霸权衰落使合作不可能发生的观点,将国际机制视为促进自利行为体之间非集中化合作的工具,而不是世界政府的弱势替代物。
一个月前断续地看完了这本书,很多地方虽然不是很懂,大概就看过去了。今天重新翻了一下,又有了新的理解,与书友们讨论:) 在古典理性主义中,人可以在不考虑决策成本的状态下,完美地分析各种方案的成败得失。 在这种情况下,基欧汉采用了功能主义分析。制度...
评分这本书可以说是我看的国际关系理论专著的第一本 前后看了好几遍 理论部分后来又看了一遍英文版 这是国际关系自由制度主义的顶峰 现在看来很多问题仍未超越这本书中所述 谈论国际关系理论实难略过这本重量级的作品 借鉴了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 这本书是国际制度的功能...
评分这本书可以说是我看的国际关系理论专著的第一本 前后看了好几遍 理论部分后来又看了一遍英文版 这是国际关系自由制度主义的顶峰 现在看来很多问题仍未超越这本书中所述 谈论国际关系理论实难略过这本重量级的作品 借鉴了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 这本书是国际制度的功能...
评分 评分一个月前断续地看完了这本书,很多地方虽然不是很懂,大概就看过去了。今天重新翻了一下,又有了新的理解,与书友们讨论:) 在古典理性主义中,人可以在不考虑决策成本的状态下,完美地分析各种方案的成败得失。 在这种情况下,基欧汉采用了功能主义分析。制度...
虽然没能达到预估中霸权之后的状态,但对合作与纷争走向的部分预测精妙绝伦。霸权还是那个霸权,然而一切都不一样了。
评分《霸权之后》的出发点是罗伯特·基欧汉对霸权稳定论的回应,结果一手构建了国际政治理论的第二大支柱,制度从此与权力并肩,成为国际政治研究者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书中两大理论背景分别来自制度主义和政治经济学,这也是新自由制度主义得名的渊源。书中时刻体现着基欧汉对制度和合作的信赖,不过有趣的是,虽然新自由制度主义成为国际政治理论的第二大支柱,基欧汉对美国霸权不复存在的预测却有些偏差,冷战后的美国虽然不复五十年代的zenith,却再次无可争议地掌握了世界霸权,何时才是“霸权之后”恐怕很难预测,可能因此本书才不如《权力与相互依赖》那么经典吧。庆幸基欧汉仍将目标读者不仅限于国际政治学者,努力把理论写得通俗易懂,其中涉及的政治经济学以及博弈论等内容也不至于晦涩艰深,苏长和的翻译也合格,尽管部分语句仍难免绕口。
评分虽然是上世纪80年代的书,然而现在读来还是非常有前瞻性,尤其是石油、自由贸易等问题上美国可能采取的行动。纵观整本书,主要是讲述美国和欧洲及日本来回往复的关系,到底是那个年代的著作,天朝主要是打酱油的23333
评分《霸权之后》的出发点是罗伯特·基欧汉对霸权稳定论的回应,结果一手构建了国际政治理论的第二大支柱,制度从此与权力并肩,成为国际政治研究者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书中两大理论背景分别来自制度主义和政治经济学,这也是新自由制度主义得名的渊源。书中时刻体现着基欧汉对制度和合作的信赖,不过有趣的是,虽然新自由制度主义成为国际政治理论的第二大支柱,基欧汉对美国霸权不复存在的预测却有些偏差,冷战后的美国虽然不复五十年代的zenith,却再次无可争议地掌握了世界霸权,何时才是“霸权之后”恐怕很难预测,可能因此本书才不如《权力与相互依赖》那么经典吧。庆幸基欧汉仍将目标读者不仅限于国际政治学者,努力把理论写得通俗易懂,其中涉及的政治经济学以及博弈论等内容也不至于晦涩艰深,苏长和的翻译也合格,尽管部分语句仍难免绕口。
评分《霸权之后》的出发点是罗伯特·基欧汉对霸权稳定论的回应,结果一手构建了国际政治理论的第二大支柱,制度从此与权力并肩,成为国际政治研究者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书中两大理论背景分别来自制度主义和政治经济学,这也是新自由制度主义得名的渊源。书中时刻体现着基欧汉对制度和合作的信赖,不过有趣的是,虽然新自由制度主义成为国际政治理论的第二大支柱,基欧汉对美国霸权不复存在的预测却有些偏差,冷战后的美国虽然不复五十年代的zenith,却再次无可争议地掌握了世界霸权,何时才是“霸权之后”恐怕很难预测,可能因此本书才不如《权力与相互依赖》那么经典吧。庆幸基欧汉仍将目标读者不仅限于国际政治学者,努力把理论写得通俗易懂,其中涉及的政治经济学以及博弈论等内容也不至于晦涩艰深,苏长和的翻译也合格,尽管部分语句仍难免绕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