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论文时间横跨近二十年,为反思九十年代以来的学科意识提供一个很好的样本。到底是来到一个“现代边界”,还是说“现代性”框架本身的包容度就不足?贺老师的方式是,把“现代”向当下延展,却感到,对社会的把握是不够充分的,譬如三里湾一文。 @2019-10-25 11:50:46
评分读了其中三章左右,论述是非常清晰的,确实透彻分析了赵树理文学的中介性特征,以此反思现代性的定义(相当于给竹内好下一注脚吧,这也是此书的问题,还是在竹内好框架下谈问题)。第二章和第三章只不过是把竹内好的问题换了一种方式(甚至有些地方表述方式都没有换)又说了一遍,令人迷惑(也太浪费纸了!) 另:如果反抗性的现代性是赵树理这样,我还不如全心全意拥抱西欧现代性
评分对赵树理文学的研究回归历史视野,从其批评史入手看赵树理的被塑造和赵树理创作本身之间的张力结构。具有方法论的启示作用。对赵树理乡土中国的现代性方案的研究,聚焦再问题化的理路,。
评分各篇论文要旨大同小异,即赵树理文学之“反现代”的“现代性”为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装置的内在困境提供了殊为可贵的参照。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左翼作家或“党” 的作家,毋宁是一个独异的存在。他的复杂性在从前是被过分低估的,现在是时候由重新评价的契机反思学科研究的一些本源性的问题了。
评分赵树理文学的当下意义在于如何在新的城乡关系结构下进行立足于乡村社会自身的现代化和合作化想象。不失为一种有见地的观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