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老最老的生命

世界上最老最老的生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蕾切尔·萨斯曼,纽约布鲁克林的当代艺术家。她的摄影和文字作品多次荣登《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卫报》和美国国家广播电台的《图片秀》节目。她曾在“技术、娱乐与设计”环球大会(TED)和恒今基金会做过演讲,获得麦克道威尔文艺营和纽约艺术基金会的资助,还是阿尔·戈尔的气候现 实领导力训练营的培训学员。她的作品曾在美国和欧洲的博物馆和画廊展出,并为许多博物馆、大学、团体和私人所收藏。因《世界上最老最老的生命》一书被提名为2014年古根海姆学者。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蕾切尔·萨斯曼
出品人:
页数:312
译者:刘夙
出版时间:2016-10
价格:9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127471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自然 
  • 科普 
  • 摄影 
  • 植物 
  • 自然科普 
  • 博物 
  • 图鉴 
  • 美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在过去十年里,艺术家蕾切尔·萨斯曼穿越从北极到美国莫哈维沙漠在内的五大洲来拍摄30种已经持续存在了2000年以上的极其罕见的古老生命。这些珍贵的老生命,每一个都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它们在世界的某个极端环境中历经上千年的时光幸存下来,完全超出了现代人想象的极限。然而,环 境变迁和人类的活动使它们中的许多都处在濒危状态,甚至有两种已经"过早地猝死"。伴随着这些老生命的珍贵照片,作者讲述了她自己在全球追踪它们的探险故事,以及正在研究这些老生命及其生存环境的科学家的深刻洞察。如此一来,这些老生命所透露出的独特信息既记录了过去,也呼吁我们采取保护行动,并且还预示了未来的变化。

萨斯曼本着强烈的环保意识而开启自己的全球生态之旅,她的工作既是永恒的,又是及时的,而本书则成功地跨越了学科、空间和时间,成为环境探究的人文表达。任何看过本书的人士都会为那些老生命的美和生命力所震撼,进而自觉思考人类的命运和我们星球的命运。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现代人通常所谓的旅行只不过是出于逃避生活的冗长、琐碎或重压而外出消闲、美食甚至猎艳。一切都包裹在文明的金属壳里,舒适故然舒适,但谈不上自由行走。抽掉了心灵和激情,感受不到“逆旅”的真实况味,自然也就体味不到生命中的难度或者英雄维度了。波德莱尔的诗是对他们(...  

评分

现代人通常所谓的旅行只不过是出于逃避生活的冗长、琐碎或重压而外出消闲、美食甚至猎艳。一切都包裹在文明的金属壳里,舒适故然舒适,但谈不上自由行走。抽掉了心灵和激情,感受不到“逆旅”的真实况味,自然也就体味不到生命中的难度或者英雄维度了。波德莱尔的诗是对他们(...  

评分

艺术类,《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无中译本,2014年亚马逊艺术类第一名,英文名:The Oldest Living Things in the World 。 古老的树木应该对大部分人都很有吸引力,我上学时候,曾在图书馆发现一本介绍中国古木的书,图片是彩色的,很大,我看得很入迷。所以发现有这本书,...  

评分

七大洲,三十种两千岁以上的生命,一个女人,成了这样一本书。 南极北极,海下山上,任是最热爱旅行的人也难以走这许多地方,况且作者的目的不在于美食好景、奇风异俗,只是生命——最古老的生命。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  

评分

《世界上最老最老的生命》一书,是博物文库·生态与文明系列中的一种,此书的作者蕾切尔·萨斯曼的足迹遍布五大洲,耗费十年的时间与生物学家们一起工作,用镜头定格下了30种持续存在两千年以上的古老生命。包括格林兰的地衣;非洲的猴面包树;加勒比海的沟叶珊瑚;犹他州的8万...

用户评价

评分

生物环保浅科普。感性叙述+罕见照片+精良制作,不错的书。

评分

有敬畏,有感动,值得尊敬的作品,意义非凡。就感觉其实作者也没那么多话要说,但又必须说,所以有些文字我不知道意义何在,比如“一对夫妇让我用数码相机给他们在树前拍个照,这倒不是因为我看起来有多专业,而是因为我离他们最近”。????????

评分

终于买了,真开心。个人愿望很少,只有那么几个,这个是小小的其中之一。当我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光知道鲸在北太平洋游弋,知道驯鹿在踏过苔藓,就已经很快乐了

评分

终于买了,真开心。个人愿望很少,只有那么几个,这个是小小的其中之一。当我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光知道鲸在北太平洋游弋,知道驯鹿在踏过苔藓,就已经很快乐了

评分

本书作者是以摄影师和艺术家的身份完成了这本著作。毫无疑问,她为此竭尽自己所能,有时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但也许是这些古老生命在时间空间尺度上过于宏大,仅仅通过几张照片表现出的生命力并不如期震撼,而在将这些生灵的执著顽强之处诉诸笔墨的时候,又因为专业不足而力有不逮。同时在读《地球用岩石写日记》,相对于前者,这本显然更专业,却并不枯燥。当然这可能是因为石头愈发沉默冷硬的气质更对我的口味,而它们动辄记录跨越百万年甚至上亿年信息的纹理,似乎也带着更令我遐思的浪漫气质。两相对比,让我面对着活了五十万年的西伯利亚放线菌(的土壤样本)的照片,心绪没有丝毫的涟漪.......然而,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想去西西里岛看那棵“百骑”欧洲栗,去瑞典看那棵挪威云杉,去智利看密生卧芹,想穿越到中生代,想有一瞬间碰触到永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