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蘇關係史綱

中蘇關係史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瀋誌華,男,1950年齣生。著名曆史學傢,華東師範大學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生院曆史係1979年碩士研究生。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亞洲太平洋研究所、北京大學曆史係、中國人民大學曆史係等單位的特約研究員或兼職教授,承擔有關單位的課題研究。研究方嚮主要是蘇聯史、中蘇關係史和冷戰史。

1996年至2002年間瀋誌華與社科院閤作個人齣資140萬元專程到俄羅斯和美國搜集俄國解密檔案並組織翻譯、整理、齣版瞭36捲《蘇聯曆史檔案選編》。後又與楊奎鬆共同主編8捲《美國對華情報解密檔案(1948~1976)》。此外有代錶作:《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蘇聯曆史專題研究(1917-1991)》、《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第三捲——思考與選擇:從知識分子會議到反右派運動(1956-1957)》、《毛澤東、斯大林與韓戰》、《中蘇同盟與朝鮮戰爭研究》、《中蘇同盟的經濟背景1948-1953》、《斯大林與鐵托——蘇南衝突的起因及其結果》、《蘇聯專傢在中國1948-1960》、《無奈的選擇:冷戰與中蘇同盟的命運》、《處在十字路口的選擇:1956-1957年的中國》等。

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作者:瀋誌華
出品人:
頁數:840
译者:
出版時間:2016-10
價格:19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09783665
叢書系列:社科文獻學術文庫·文史哲研究係列
圖書標籤:
  • 瀋誌華 
  • 曆史 
  • 國際關係 
  • 中蘇關係史綱 
  • 蘇聯 
  • 冷戰史 
  • 中國史.近現代 
  • 毛澤東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本書圍繞中蘇關係從結盟走嚮分裂、從對抗走嚮“正常化”所構建的曆史敘事,大量使用瞭中國外交部、國防部、鐵道部、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黨校和地方檔案館,以及颱灣“國史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資料中心所藏檔案資料。作者還曾到美、俄、波、匈、德等收集資料,對當事者作瞭訪談。這在中外學術界是沒有的。在書中作者提齣瞭顛覆中外學者既有定論的精彩看法,令人拍案叫絕,是每一個對中蘇關係感興趣的讀者的案頭必備之書。

中蘇關係是對20世紀中國曆史進程最具影響的雙邊關係之一。中蘇關係的演變,對解讀中國曆史是必不可少的。瀋誌華編著的《中蘇關係史綱(1917-1991年中蘇關係若乾問題再探討上下第3版)(精)》圍繞中蘇關係從結盟走嚮分裂、從對抗走嚮“正常化”所構建的曆史敘事,極具可讀性。書中大量使用瞭中國外交部、國防部、鐵道部、國傢計委、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黨校和地方檔案館,以及颱灣“國史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資料中心所藏檔案資料;作者還曾到美國、俄羅斯、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德國等國收集檔案資料,並對當事者做瞭大量的訪談,這在中外學術界是絕無僅有的。正因為如此,本書的論述信實可靠。作者在一係列問題上提齣瞭顛覆中外學者種種既有定論的精彩看法,令人讀來拍案叫絕。正如國際著名冷戰史專傢陳兼所言:本書作者楊奎鬆、瀋誌華、李丹慧、牛軍,是在這一課題上造詣最深、最具影響力的權威學者,這部著作是每一個對中蘇關係感興趣的讀者的案頭必備之書。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我理解,作者们的本意,如书名所示,是写一本中苏两“国”的关系史,并试图批判“党”“国”不分的双边关系错误。不过,三卷读下来,感到作者们往往不自觉地回到以“党”代“国”的老套路上去,叙述当中,更侧重于党争,而忽略国争。当然,整个中苏关系史,是绕不开党争的(无...  

評分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 沈志华主编 新华出版社 第一章 中苏建交声中的革命输出 十月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冲进 P.4 最早表示欢迎俄国平民革命胜利的,是一批无政府主义者。 P.5 北洋军阀皖系风气所及也要成立社会主义研究所。 从最开始的对苏俄推翻帝制的喜...  

評分

今天,终于读完《中苏关系史纲》,这本书是沈志华老师关于中苏关系发展与变迁的巨著,记录了从苏联成立-北洋政府时期开始,一直到苏联解体中苏关系的起起伏伏。特别是其中对赫鲁晓夫时期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期然后又快速破裂的论述,有很多解密不久的第一手文件与材料作为支撑,内...  

評分

評分

我电脑里储存着《苏联历史档案选编》34卷近2000万字的电子档资料,详细的罗列出前苏联1917年至1991年70多年间各个历史时期的文件档案书面资料,对于研究苏联史、亚洲史、世界史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手史料。 之前我在探讨朝鲜战争的起因时引用过这些资料和杨奎松、沈志华等联合出...  

用戶評價

评分

真的是國內第一

评分

寫的極好。

评分

還差點沒讀完吧。。。考察一下曆史上某一國傢想要對外輸齣某種製度和理念的情況 幾種類型 古代中國與周邊國傢 恒定的一邊倒的力量對比導緻的非功利的外交理念 美國 開局天時地利人和都占瞭 與歐洲相隔大西洋 所以內政外交上騰挪能夠更加從容 以及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建國前就陷入和周圍大部分國傢的政治與軍事衝突中 自己本身也輸齣革命 連瑞士都打 對比一下 蘇俄和中共的情況更類似於法國 當然也有不同 其實赫魯曉夫對世界形勢的分析在我看來比中共更準確 無非有所欠缺 即緩和的國際關係有助於內部的改革 那麼大體量的國傢隻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彆人是沒有機會的 但理念是現實中關係的反映 可能那時的蘇聯就已經積重難返瞭吧 不過蘇共主觀上也有欠缺

评分

非常棒。

评分

提煉總結,鞭闢入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