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蘇關係史綱

中蘇關係史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作者:瀋誌華
出品人:
頁數:840
译者:
出版時間:2016-10
價格:19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09783665
叢書系列:社科文獻學術文庫·文史哲研究係列
圖書標籤:
  • 瀋誌華
  • 曆史
  • 國際關係
  • 中蘇關係史綱
  • 蘇聯
  • 冷戰史
  • 中國史.近現代
  • 毛澤東
  • 中蘇關係
  • 曆史研究
  • 國際關係
  • 20世紀史
  • 外交史
  • 冷戰史
  • 中國近代史
  • 蘇聯曆史
  • 關係演變
  • 史綱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圍繞中蘇關係從結盟走嚮分裂、從對抗走嚮“正常化”所構建的曆史敘事,大量使用瞭中國外交部、國防部、鐵道部、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黨校和地方檔案館,以及颱灣“國史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資料中心所藏檔案資料。作者還曾到美、俄、波、匈、德等收集資料,對當事者作瞭訪談。這在中外學術界是沒有的。在書中作者提齣瞭顛覆中外學者既有定論的精彩看法,令人拍案叫絕,是每一個對中蘇關係感興趣的讀者的案頭必備之書。

中蘇關係是對20世紀中國曆史進程最具影響的雙邊關係之一。中蘇關係的演變,對解讀中國曆史是必不可少的。瀋誌華編著的《中蘇關係史綱(1917-1991年中蘇關係若乾問題再探討上下第3版)(精)》圍繞中蘇關係從結盟走嚮分裂、從對抗走嚮“正常化”所構建的曆史敘事,極具可讀性。書中大量使用瞭中國外交部、國防部、鐵道部、國傢計委、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黨校和地方檔案館,以及颱灣“國史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資料中心所藏檔案資料;作者還曾到美國、俄羅斯、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德國等國收集檔案資料,並對當事者做瞭大量的訪談,這在中外學術界是絕無僅有的。正因為如此,本書的論述信實可靠。作者在一係列問題上提齣瞭顛覆中外學者種種既有定論的精彩看法,令人讀來拍案叫絕。正如國際著名冷戰史專傢陳兼所言:本書作者楊奎鬆、瀋誌華、李丹慧、牛軍,是在這一課題上造詣最深、最具影響力的權威學者,這部著作是每一個對中蘇關係感興趣的讀者的案頭必備之書。

作者簡介

瀋誌華,男,1950年齣生。著名曆史學傢,華東師範大學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生院曆史係1979年碩士研究生。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亞洲太平洋研究所、北京大學曆史係、中國人民大學曆史係等單位的特約研究員或兼職教授,承擔有關單位的課題研究。研究方嚮主要是蘇聯史、中蘇關係史和冷戰史。

1996年至2002年間瀋誌華與社科院閤作個人齣資140萬元專程到俄羅斯和美國搜集俄國解密檔案並組織翻譯、整理、齣版瞭36捲《蘇聯曆史檔案選編》。後又與楊奎鬆共同主編8捲《美國對華情報解密檔案(1948~1976)》。此外有代錶作:《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蘇聯曆史專題研究(1917-1991)》、《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第三捲——思考與選擇:從知識分子會議到反右派運動(1956-1957)》、《毛澤東、斯大林與韓戰》、《中蘇同盟與朝鮮戰爭研究》、《中蘇同盟的經濟背景1948-1953》、《斯大林與鐵托——蘇南衝突的起因及其結果》、《蘇聯專傢在中國1948-1960》、《無奈的選擇:冷戰與中蘇同盟的命運》、《處在十字路口的選擇:1956-1957年的中國》等。

目錄資訊

序 中蘇關係的曆史與中俄關係的未來
——寫在《中蘇關係史綱》齣版前的幾句話【李鳳林】
《中蘇關係史綱(增訂版)》序【陳 兼】
增訂版說明(代前言)【瀋誌華】
第三版修訂說明【李丹慧】
上冊
第一篇 難以確定的對手(1917~1949)
第一章 中蘇建交聲中的革命輸齣/003
第一節 十月革命對中國社會的衝擊/004
第二節 中國共産黨的形成/007
第三節 中蘇交涉一波三摺/013
第四節 解決兩國懸案的談判/019
第五節 孫中山革命化的推動力/025
第二章 蘇聯援助下的國民革命/030
第一節 孫中山的聯蘇容共政策/030
第二節 蘇聯乾涉與三二○事變/037
第三節 蘇聯顧問與北伐戰爭/043
第四節 “五月指示”與國共分傢/045
第三章 莫斯科與中國的蘇維埃革命/051
第一節 中共武裝暴動與中蘇絕交/053
第二節 中東路事件與“保衛蘇聯”/056
第三節 蘇聯的翻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061
第四節 蘇聯軍事顧問指導下的軍事失敗/066
第四章 戰爭威脅下的中蘇外交/070
第一節 九一八事變與中蘇關係/071
第二節 蘇聯外交轉嚮的連鎖效應/074
第三節 中蘇軍事同盟的秘密交涉/077
第四節 中共從“反蔣”到“聯蔣”/081
第五章 中蘇兩國的戰時閤作與衝突/086
第一節 蘇聯在中國抗戰初期的援助/087
第二節 中蘇兩黨關係的睏擾/092
第三節 蘇德戰爭與中蘇關係的逆轉/097
第四節 蘇聯對中國新疆地區的乾預/103
第五節 雅爾塔密約與中蘇條約談判/109
第六節 蘇軍大舉進兵中國東北/117
第六章 中國內戰與中蘇國共關係/121
第一節 斯大林推動國共重慶和談/122
第二節 中共奪取東北與蘇聯的幫助/126
第三節 冷戰後的蘇聯對華政策/133
第四節 兩黨互訪和新中國的建立/137
第二篇 同誌加兄弟(1949~1960)
第一章 同盟條約的簽訂及中蘇利益衝突/149
第一節 毛澤東堅持重新簽訂一個條約/150
第二節 蘇聯對中蘇新條約的精心設計/153
第三節 斯大林被迫再次做齣重大讓步/157
第四節 斯大林對中蘇關係的深層考慮/163
第二章 朝鮮戰爭與中蘇同盟的實質性進展/170
第一節 毛澤東毅然決定齣兵朝鮮/171
第二節 中蘇在軍事戰略上的協調和統一/173
第三節 斯大林對誌願軍的軍事援助/178
第四節 蘇聯嚮中國提供的經濟援助/182
第三章 蘇共二十大及其對中蘇關係的影響/187
第一節 蘇共二十大路綫及其實質/188
第二節 赫魯曉夫秘密報告的由來/193
第三節 蘇共二十大對中蘇關係的影響/198
第四章 蘇聯的經濟援助與中共的政治支持/210
第一節 赫魯曉夫增加對華經濟援助/211
第二節 中共協助蘇聯處理波匈事件/218
第三節 毛澤東對赫魯曉夫的政治支持/222
第五章 蘇聯對中國核武器研製的援助和限製/228
第一節 赫魯曉夫開啓中國原子能和平利用之窗/229
第二節 蘇聯對中國核援助方針齣現突破性轉變/239
第三節 蘇聯對中國研製核武器的幫助及其限度/247
第六章 毛澤東在共産黨莫斯科會議獨領風騷/253
第一節 毛澤東主張開會解決問題/254
第二節 中蘇攜手領導社會主義陣營/260
第三節 毛澤東的即席發言語驚四座/268
第七章 “大躍進”、人民公社與中蘇對內政策分歧/274
第一節 中國的實際目標是趕超蘇聯/275
第二節 蘇聯的支持、懷疑和反對態度/280
第三節 毛澤東在廬山嚮赫魯曉夫宣戰/286
第八章 軍事閤作、炮擊金門與中蘇對外政策分歧/291
第一節 中蘇軍事閤作的願望及矛盾/292
第二節 長波電颱和共同艦隊風波/298
第三節 炮擊金門引發的嚴重分歧/312
第四節 赫魯曉夫終止對中國的核援助/328
第九章 中蘇兩黨在理念和政策上難以彌閤的裂痕/336
第一節 中印衝突與蘇聯的中立聲明/337
第二節 中蘇領導人之間的激烈爭吵/349
第三節 中蘇在國際戰略上尖銳對立/356
下冊
第三篇 從分裂到對抗(1960~1978)
第一章 中蘇分歧公開化與短暫的緩和/371
第一節 對外方針分歧引發理論爭論/373
第二節 U-2飛機事件中的中蘇互動/387
第三節 世界工聯北京會議上的鬥爭/397
第四節 布加勒斯特會議期間的抗爭/405
第五節 蘇聯撕毀閤同撤走在華專傢/412
第六節 經濟睏難背景下的短暫緩和/424
第二章 兩黨關係破裂與兩國關係惡化/446
第一節 在蘇共二十二大上的明爭暗鬥/447
第二節 伊塔事件與兩國關係趨嚮惡化/459
第三節 毛澤東考慮全麵調整對蘇方針/470
第四節 中蘇在外交領域的新一輪較量/478
第五節 左派隊伍形成與大論戰的開始/488
第三章 中蘇同盟關係的徹底瓦解/502
第一節 毛澤東對蘇安全戰略思路的轉變/503
第二節 反修與鞏固政權的政治革命/512
第三節 中蘇第一次邊界談判的流産/518
第四節 周恩來訪蘇與兩黨會談破裂/536
第四章 國際共運分裂與中蘇走嚮對抗/551
第一節 莫斯科三月會議與國際共運分裂/552
第二節 雙方共同援越抗美中的矛盾衝突/565
第三節 珍寶島衝突與中蘇軍事對抗/577
第四節 中美化敵為友聯閤抗衡蘇聯/591
第四篇 走嚮“正常化”(1979~1991)
第一章 “正常化”問題的緣起/605
第一節 “正常化”的由來/606
第二節 對抗中的交集/611
第三節 緩和的開端/616
第二章 開啓“正常化”進程/625
第一節 勃列日涅夫塔什乾講話/626
第二節 打開“正常化”之門/635
第三節 政治磋商陷入僵局/652
第三章 雙邊關係逐步改善/660
第一節 “葬禮外交”/661
第二節 政治關係緩慢改善/666
第三節 恢復經貿科技文化閤作/674
第四章 走嚮“正常化”的轉摺/677
第一節 打破政治僵局/678
第二節 莫斯科改變政策/688
第三節 清除*後的障礙/695
第五章 實現中蘇關係正常化/706
第一節 戈爾巴喬夫訪問北京/706
第二節 嚮中俄關係過渡/711
跋 中蘇同盟破裂的內在原因/714
參考文獻/728
人名索引/757 信息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鲁迅诗云:“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迅翁此诗的真意,愚钝如我,不敢强作解人。暂且“盗用”其表面字义,加以改窜,用作中苏关系史的总结,曰:历尽劫波,兄弟不再;相逢一笑,能泯恩仇? 由沈志华来主编这部大书,再恰当不过了。数百万白花花的银子,换来无...  

評分

从1921年开始到1966年结束,苏联是对中国政局影响最大的国家,可能还没有之一。 苏联成立以后,同时在和中国的四股势力打交道,以谋求国家和意识形态的扩张。 1、北洋政府,因为北洋政府在当时还是中国的合法政府,有很多事儿必须得跟北洋政府谈,这是公司对公司的业务,相当...  

評分

从苏联谈意识形态与国家关系的一点看法 我觉得中苏关系的复杂程度要超过其他许多大国之间的关系。从中国建国初期外交上的“一边倒”、照搬苏联模式、后来的反“苏修”斗争,以及苏联国内的改革问题、对斯大林的评判、两党之间的口诛笔伐等等,可以看出两国关系对各自内政外...  

評分

好的方面 1、以沈志华、杨奎松、李丹慧等为代表的本书作者,无论是在史观还是对史料的整体掌握和分析上都相当完美,值得钦佩。 2、本书对建国后的中国外交进行了批判式的反思和分析,难得一见,难能可贵。但某些地方似乎有前后矛盾之处,如作者在第三章谈到中国在中美苏三角关...  

評分

虽然有点贵,而且买完了就碰到降价。 四位作者里的沈志华和杨奎松的书都读过,印象都非常好。前者的《毛泽东斯大林和朝鲜战争》里的一句判断,甚得我心,即战争爆发前夕,三八线南北都有武统的意图和挑衅行动,谁开的第一枪其实并不重要。后者的《革命》套装洋洋洒洒,特别是对...  

用戶評價

评分

真的是國內第一

评分

政黨史部分錄入完畢。高華、陳永發、鄒儻相關著作沒有條目。

评分

酣暢淋灕!

评分

9.0

评分

政黨史部分錄入完畢。高華、陳永發、鄒儻相關著作沒有條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