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奥斯丁,1775年12月16日生于斯蒂文顿乡一教区牧师家庭。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丁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的六部小说《理智与感伤》(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斐尔德花园》(1814)《爱玛》(1815)以及作者逝世以后出版的《诺桑觉修道院》(1818)和《劝导》(1818),大半以乡镇上的中产阶级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爱情婚姻等方面的矛盾冲突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风貌。作品中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丁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英] 简·奥斯丁
出品人:99读书人
页数:380
译者:孙致礼
出版时间:2017-4
价格: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020121458
丛书系列:简·奥斯丁文集
图书标签:
  • 简·奥斯丁 
  • 英国 
  • 英国文学 
  • 小说 
  • 爱情 
  • 名著 
  • 西方文学/小说 
  • 外国近现代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丁的第一部小说,其初稿是1796年写成的书信体小说《埃丽诺与玛丽安》,后改写成《理智与情感》,则是1797年11月的事。此后十余年,《理智与情感》变得无声无息,直至1811年3月,奥斯丁才在书信中透露:她在伦敦看该书的校样。该书于当年10月30日出版。

小说围绕着两位女主人公的择偶活动展开,着力揭示出当时英国社会,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经济地位的不良风气,以及重门第而不顾女子感情和做人权利的丑陋时尚。小说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均追求与男子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与沟通,要求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权利,坚持独立观察、分析和选择男子的自由。在当时的英国,这几乎无异于反抗的呐喊。

如同书名所体现的那样,故事集中表现了“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女主人公埃莉诺既重感情又有理智,代表了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理想,即人不能没有感情,但感情应受理智的制约。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为什么爱的是这个,与之结婚的却是那个? 为什么爱我的人我没有感觉,我爱的人不爱我? 是选择给我爱的,还是爱我的? 玛丽安不爱布兰登,布兰登在她身上寻找的无非是自己失去的青春和爱人的影子。 本书中唯一可以称作爱情故事的只有玛丽安和威洛比,可是他却为了钱娶了别人...  

评分

简·奥斯丁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乡间,她的小说题材大多围绕乡间体面人家的婚恋之事展开,表面看来,这是一个狭小的田园世界,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让奥斯丁异常熟悉的小天地却为我们展现了女性幽微的感情世界。她的小说在英国一轮轮“趣味革命”中经久不衰,原因就在...  

评分

爸爸死了, 被哥嫂赶出家门, 拖着老母和幼妹, 没有钱,没有工作,没有房子,没有车子。 经济危机来了,也许会被抄打道回府,吃老爸老妈, 只好去超市买特价卫生巾,用大宝而不是倩碧, 天天自己做蛋炒饭,满脸油烟,不能去好伦哥了。 怎么办?好可怕! 那就结婚吧! 反正...  

评分

评分

有人说,每个人都要经过三段感情经历才能学会爱得从容自得,悦人悦己。 初恋时,大都懵懂无知,只知道享受心动感觉的撩拨和爱意流动的小小喜悦。这时的爱,更多的是自恋;爱人,却不知道如何表达。太过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每一分爱的付出都是小心翼翼,生...  

用户评价

评分

印象颇深,第一次读这个故事是在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可惜相对于《傲慢与偏见》,还是略逊一筹。无论是滑稽模仿“感伤派小说”的无病呻吟,还是讽刺手法力求的喜剧性处理,都达到了该有的艺术效果。情节本身无可指摘,人物创作则是其软肋。奥斯丁创造了性格唯诺的爱德华,且不说其毫无存在感的事实,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居然赢得了理性到失真,且犹如圣人一般存在的埃丽诺。不知有多少读者对这样的设定是服气了,但至少无法说服我

评分

印象颇深,第一次读这个故事是在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可惜相对于《傲慢与偏见》,还是略逊一筹。无论是滑稽模仿“感伤派小说”的无病呻吟,还是讽刺手法力求的喜剧性处理,都达到了该有的艺术效果。情节本身无可指摘,人物创作则是其软肋。奥斯丁创造了性格唯诺的爱德华,且不说其毫无存在感的事实,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居然赢得了理性到失真,且犹如圣人一般存在的埃丽诺。不知有多少读者对这样的设定是服气了,但至少无法说服我

评分

本书的精华孙先生在译序里全写完了,我也没什么好补充的。读个开头就对奥斯丁不动声色的讽刺功力感到惊奇,不过后半部远没有前半部简练。翻译很好,很传神,但有些句子大概是因为文雅得不得了,所以译文也绕了几绕,不太容易一下子明白。鲁迅说奥斯丁的小说确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也因为她的笔下全是对话。连司各特也夸她“拿捏得恰到好处的语言表达,含蓄机智的反讽以及细腻的艺术笔触”。本书对比《傲慢与偏见》显得太老派,风度翩翩的达西和宾利先生自然比乏味的爱德华和外表刻板的布兰登上校要讨人喜欢。所以《傲慢与偏见》更像是小说(因为是更理想化的现实),这本书则像是一本写给女性的处世指南。可叹奥斯丁获得很高的声誉,在她有生之年却默默无闻。“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再感叹下,那个年代的有产者生活里好像只有娱乐。

评分

理智让我喜欢埃丽诺,但情感上我更喜欢玛丽安。

评分

看了个译序,整个书的内容基本明了了,然后...我就没兴趣再读了。对故事本身我也不太喜欢,翻译风格也不是我的菜。而且...书里字的格式怎么一直在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