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钧 主编
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首席记者,从事口述采访工作将近十年。
—————————————
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
国内最为专业的口述历史采集整理团队之一,在崔永元的倡议下,由经验丰富、从业时间长达十五年之 久的采编主创人员带队组成。中心成立于2012年,专门从事口述史料的收集、整理、学术研究,以及传播、交流工作。 自2002年始,至2015年底,口述历史团队收集并整理涉及电影、外交、战争、知识分子、知青和民营企业六大领域,逾4000人次、近百万分钟的口述历史采访影像及大量相关视频、图文和实物资料。
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出品,国内首本口述历史类Mook《述林》。
本书为《述林》第一辑,解读抗战年代的另一种路径——平凡人故事中的1931—1945中国往事。
—————————————
《述林1:战争阴云下的年轻人》是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团队采集的非虚构纪实文集,团队成员走访了二十一位中国抗日战争的亲历者及其家属,收录了二十一位老人对抗日战争的点滴回忆。这些世纪老人回忆年轻时代遭遇这场战争时迁徙漂泊、辗转求学、敌后杀敌、远征缅甸、文艺抗敌, 用故事和细节勾画出一幅普通民众的抗日战争史。
书中所收录的这些讲述、手记,用故事和细节,为我们提供了触摸那场战争的另一种路径。个人的记忆,呈现的也是一个时代的真实。
——————————————
《述林》
国内首本口述历史类Mook,致力捕捉大历史中普通人的独特记忆,用人物、故事、细节去勾勒口述历史视野下的中国历史。
内容选材主要取自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现有的采访。
涵盖近百年中国历史的讲述,将为《述林》的存续,提供丰富的选题灵感。
在书中“演绎”部分,校注者提出了一个比喻,说虽然战时沦陷区生活晦暗难明,但仍不乏笑料和趣事,就像是乌云镶上的金边,而要注目于乌云还是注目于金色的光缘,他们交由读者来选择。很喜欢这个比喻。黑云压城,云层之上尚有太阳,那些阴云难掩的光芒渗透而下,为乌云镶上一道...
评分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个疑问,历史是什么? 相信不只我自己,很多人都把历史“简化”成了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谈起抗战,我知道卢沟桥事变,知道淞沪会战,知道南京大屠杀,知道日本人惨无人道、烧杀抢掠——这些,都是历史课本教给我的,也都是历史考试让我们记住的——背景、起因...
评分记得有位拍摄口述历史的导演说过,“口述历史和纪录片,就如同家庭相册一样,有了它们,我们就可以时不时翻出来看一看,感怀一下”。口述历史所承载的历史,或许真的就如同这种家庭相册与博物馆里的展品的区别。 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团队从2002年开始采集收录当年...
评分80后可能对崔永元还是有很深切的感情的,因为那个年代,我们的大众传媒主要是电视,一档节目火了,用现在的说法就是主持人就有了成批成片的粉丝。崔永元那个时候粉丝可真不少,虽然他长得一点也不鲜肉,但是很多观众都喜欢他的《实话实话》。要用后来的新闻理论来讲的话就是,...
评分整体一般,不如之前刘瑞林主编的《温故》系列。本来前面的口述就略嫌冗杂了,结果每一篇文末的编者手记还是那么冗杂,这就没法原谅了。
评分这里面有三篇是我写的……写这三篇的过程中,看了很多资料,算是比较系统的了解了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业,收获良多。造成的后果之一是现在看到讲孤岛和沦陷时期上海的书总想买。
评分国民党是会打敌后游击战的,驼峰航线是可以走私黄金的,甘粕正彦是可以被以礼相待的。人性是抵近历史的最好入口,而口述历史的魅力就在于以尽量真实的个性化讲述展示这个“不断抵近”过程中种种出人意料的复杂性。
评分这里面有三篇是我写的……写这三篇的过程中,看了很多资料,算是比较系统的了解了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业,收获良多。造成的后果之一是现在看到讲孤岛和沦陷时期上海的书总想买。
评分一场战争所裹挟的,永远是一个民族全体人员的命运,而不会仅仅是银幕上英勇无匹的烈士和非黑即白的敌我争斗。从全局到局部,从沦陷区到大后方到海外,感谢这部口述的历史让我们了解了更多抗战的细节和历史,感谢在这些老人逝去之前留下了如此宝贵的记录。虽然因为回忆和“时感”“实感”错乱导致内容并不一定准确,但“三言两语,亦见时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