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休拉•勒古恩
( Ursula K. Le Guin, 1929— 2018)
美国幻想文学大师、文学家,“奇幻小说三巨头”之一,被称为“科幻小说女王”。
厄休拉•勒古恩,一生获奖无数。她共获得6次雨果奖、6次星云奖、21次轨迹奖,还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世界奇幻奖、卡夫卡奖、 号角书奖、纽伯瑞奖、小詹姆斯•提普翠奖等多项重量级奖项,更获得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大师”称号、《洛杉矶时报》“罗伯特•基尔希终身成就奖”等荣誉。200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将她列为作家与艺术家中的“在世传奇”。2014年,她获得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
西方文学评论家将她列为“美国经典作家”,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也对她推崇备至。
勒古恩,一个明明是传奇,却不愿被称为“传奇”的作家。她说:“我讨厌被称为‘传奇’,我站在这里,是个有血有肉的人。”
在寒冷的冬星上,生活着一群无性人,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性别。在每月的一个特别日子,他们自由成为男人或女人。
一名星际联盟特使,被派往冬星,完成一个秘密使命。
然而,冬星上的一切——怪异的风俗、古老的传说、混乱的政局,无不冲击着特使固有的观念。
面对陌生的一切,孰是孰非,他该如何面对?
在宇宙尽头的陌生人身上,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编辑推荐
◆ 不愧是世界幻想文坛的传奇女王!
◆ 6次雨果奖、6次星云奖、21次轨迹奖、世界奇幻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卡夫卡奖、纽伯瑞奖、号角书奖、小詹姆斯•提普翠奖!
◆ 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大师”称号、作家与艺术家中的“在世传奇”、“奇幻小说三巨头”之一!
◆ 在宇宙尽头的陌生人身上,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 刘慈欣:《黑暗的左手》这本书很文学,但是对人性的描写多了一个角度,因为作品中一个人就有两个性别,这样的作品,对人性的揭露深刻多了。
◆ 《新闻周刊》:科幻小说的至高经典。
◆ 《时代周刊》:勒古恩笔下的角色复杂饱满,让人难忘。她的作品因其无穷的魅力而不凡。
◆ 《波士顿环球报》:勒古恩,一个伟大的小说家,创造了一个令我们重拾信心、卸下负担、回归自我的幻想世界。
◆ 《纽约时报》:勒古恩是美国当今科幻小说作家中数一数二的伟大作家。
◆《黑暗的左手》三部曲还包括以下精彩作品:
《失去一切的人》:理想不是一切,但失去理想如同失去一切。
《世界的词语是森林》:宇宙深处有一面镜子,可以看见真正的自己。
媒体评论
《黑暗的左手》这本书很文学,但是对人性的描写多了一个角度,因为作品中一个人就有两个性别,这样的作品,对人性的揭露深刻多了。
——刘慈欣
科幻小说的至高经典。
——《新闻周刊》
勒古恩笔下的角色复杂饱满,让人难忘。她的作品因其无穷的魅力而不凡。
——《时代周刊》
勒古恩,一个伟大的小说家,创造了一个令我们重拾信心、卸下负担、回归自我的幻想世界。
——《波士顿环球报》
勒古恩是美国当今科幻小说作家中数一数二的伟大作家。
——《纽约时报》
最早是在《科幻世界1999增刊·秋季号》(那时还不叫《译文版》)看的这书,那时对科幻很无知,对小说的爱好也很浅薄,更容易被《反物质飞船》之类的强情节故事吸引。就《左手》这样的软科幻,除了还记得核心设定(无性人)和高潮情节(穿越冰原),余下只剩一片晦涩混乱、暧昧...
评分小说反映了对性别、战争、各种制度、人类的社会发展的各种假设。不过,最显眼的还是双性人的设定和貌似耽美关系。 小说的大体情节是来自星球联盟的特使来到星球,与原国家首相患难与共的故事,首相无私的帮助他,是为了自己星球的未来。貌似他们是cp!但是,他们之间的本质关系...
评分。 就一个文本而言,《黑暗的左手》最特殊的地方在于三点:第一,它构建了了一个不存在男女,由中性人组成的世界。第二,文本中出现的三种政体的实体,爱库曼,卡亥德和欧格瑞恩,它们恰恰可以作为民主制,封建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延伸进行解读。第三,书中对于伊斯特拉凡的...
评分 评分中性人即双性人的世界,几个孩子的母亲也可能是几个孩子的父亲,全社会共同抚养小孩,没有所谓家庭的单位。 仅仅是这一条,便能吸引我去读,这与其说是勒古恩的想像力,不如说是某些人共同的理想社会。我也是这“某些人”之一。 这个故事似乎发生在一个遥想得到的时空,太多的...
如果说地海传奇算是儿童文学,这就是富含哲思与情感的纯文学吧,光明是黑暗的左手,相对的统一的,都集中体现在一个人伊斯特拉凡身上:冷漠热情,高尚狡猾,钢铁般的意志完成了不可能的旅途,却毅然赴死。在差异性之中才会有超越爱情与友情的感情,这是首次体会到,然而今晚的很长时间我都和主人公一样体会着失去的悲恸,难得的好书吧,上次被震撼是献给阿尔吉农的花束
评分无论是结构,故事,文字,都无可挑剔,思想也颇为深邃,不愧是佳作。雌雄同体的人类世界,用这个视角来反思我们的世界,有创意。
评分此书久负盛名,斩获1969年星云奖及1970年雨果奖。2009年川科版已经绝版,2017年12月读客再版,为同一译本。此书前半部分很是乏味,除了穿插一些背景信息和关于两性同体的详细介绍之外,就是普通的政治争斗和宫廷夺权戏码,毫无新意。而且充斥着大量的音译人名、音译地名、音译部落、音译俗语,作者甚至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星历和计时法,每个月、每个日期都有一个音译的名称,看着看着就乱了。直到进行到54%,金利·艾被流放并在志愿农场被药物阉割,随后伊斯特拉凡将其救出,二人历尽千辛万苦携手穿越冰原,故事才渐渐好看起来。大刘说此书很文学,或许体现在对于人性的描写和对于冷战的映射上(或者是语言?这一点从译本无从判断),故事本身平淡无奇、波澜不惊。7/10。
评分勒古恩去世了。诶!我喜欢这本书其实很简单,“尊重一个人,评价一个人,都只是将他看作一个纯粹的人。”
评分要能耐着性子读过前半段,后面就会有让人战栗的喜悦。穿越冰原火山那段真是壮丽雄奇,生命的美丽也就在于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两人的感情细致入微,就算不是爱情也很美好。伊斯特拉凡是多么耀眼的存在啊,能力非凡的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散发着光芒的。为了星辰大海,他也是付出了一切。结局哀而不伤,引人回味遐想。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同性之爱(同性其实不准确)。这本也能反复读好几遍。关于性别对政治社会建构、文化心理、科学探索的影响的反思很独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