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鞦(1903.01.06—1987.11.03)
名治華,字實鞦,生於北京
文學傢,翻譯傢
=========
1915年考入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
1923年赴美留學,入科羅拉多學院,一年後獲文學學士學位,之後在哈佛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學習
1926年歸國,先後任教於國立東南大學(今南 京大學)、國立青島大學(今山東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
1927年與鬍適、徐誌摩等創辦新月書店,之後參與創辦《新月》月刊;是年,與魯迅開始瞭長達數年的論戰
1930年起,曆時38年以一人之力翻譯完整部《莎士比亞全集》
1937年“七七事變”後至重慶,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國立編譯館編輯委員會委員,長居北碚雅捨
1949年至颱灣,任教於颱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颱灣師範大學)
1987年病逝於颱北
=============
代錶作品:
散文集《雅捨小品》《雅捨談吃》
譯作《莎士比亞全集》《沉思錄》等
綫裝典藏,一個吃貨的自我修養,完整輯錄梁實鞦96篇令人饞涎欲滴的談吃美文。
=============
《雅捨談吃》是梁實鞦的一部散文作品集,初版收錄文章57篇,每篇都以一種食物的名稱為題目,篇篇精緻,充滿閑情逸趣,讀來常常口齒生津,饞涎欲滴。
此版新修訂,將全書分為兩 個部分:“雅捨談吃” 和“談吃拾遺”。“雅捨談吃”完整收錄初版《雅捨談吃》所有內容;“談吃拾遺”輯錄初版《雅捨談吃》未收錄的39篇談吃美文,這兩部分閤在一起,構成瞭一部極其完備的《雅捨談吃》。
=============
讀大學的時候從安徽老傢來到北京,一下子就被梁實鞦的《雅捨談吃》給迷住瞭。美食在作傢的筆下早已超越瞭它本身的概念,它更是一種文化底蘊的代錶。後來參加工作,拿著菲薄的工資,我專門去把《雅捨談吃》裏寫到現在能找到的美食嘗瞭個遍。
——陳曉卿,《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
我寫短文的模範是梁實鞦的文章,梁實鞦很幽默,他影響瞭我很多。
——韓寒
读了梁先生的这本趣书,勾起了我对小时候一些吃的回忆,着实有些意思,所以想来边写边忆。 狮子头是我小时候专门用来下饭的,我管它叫肉丸子,外公常戏笑我说,一个丸子能吃掉一碗饭,别的一概不碰。 酱菜和腐乳,现在不知为什么吃的机会越来越少,种类也日渐稀疏。爸爸特别...
評分读了梁先生的这本趣书,勾起了我对小时候一些吃的回忆,着实有些意思,所以想来边写边忆。 狮子头是我小时候专门用来下饭的,我管它叫肉丸子,外公常戏笑我说,一个丸子能吃掉一碗饭,别的一概不碰。 酱菜和腐乳,现在不知为什么吃的机会越来越少,种类也日渐稀疏。爸爸特别...
評分真是孤陋寡闻, 刚刚知道梁实秋是北京人! 太兴奋了 。 鲁迅是浙江人,木心是浙江人,丰子恺是浙江人,林语堂是福建人, 张爱玲是上海人, 傅雷是上海人。我中意的文人学者都是南方人,因此作为响响当当皇城根儿长起来的孩子对此颇为不忿儿,好容易有个北方的, 定睛一看:贾平...
評分时至晚餐,饥肠辘辘,也不去做饭,顺手把汪曾祺的《五味》,梁实秋的《雅舍谈吃》翻来读。这两个老吃货把小食小点一一清算,读了平日里爱吃的更觉诱人,不爱吃的读着也觉得有重品一回的的必要。越读越饿,越读越馋。 于是,另得出一个发现:嘴馋了,食物倒不如读物。 嘴里吃着...
評分写吃写出浓浓的文化气息。从做法吃法到背景渊源,尽显名士风度。 无论你喜欢文学,还是喜欢饮食,或者喜欢文化……都能在书中得到满足。
超喜歡,捨不得讀
评分吃,本就是一件風雅的事。梁實鞦愛吃、會吃,又有文人的雅趣與詼諧,讀來頗為有趣。
评分想念豆汁兒!
评分梁實鞦對吃是正直熱忱的態度 最喜不分階級老少的小食 人們一談到吃 大到傢國政治 小到人情理論 真是討厭透瞭 吃就是吃 哪裏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旁附邊的事情
评分又是一本讓我坐過站的書,邊看邊流口水,梁實鞦,一代吃貨,傢境好打小就吃的好,不過現如今,書中的很多菜式已經再也看不到瞭。生活,不隻是生下來活下去,過得精緻從容,人間煙火為樂,隻要心中激情和想法不滅,最平凡的食物也能吃成饕餮,吃不僅僅是飢腸轆轆下的口腹之欲,也是為瞭吃齣生活的雅緻與人生的從容。 吃,是一種情懷…… 友情提示:早上餓著的時候和晚上快睡覺時候,不可閱讀此書,會加劇餓的程度。另外,邊看邊吞口水真的很正常,不丟臉,論一個吃貨的自我修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