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阿赫玛托娃(1889-1966),俄罗斯著名女诗人,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阿赫玛托娃1889年6月23日出生于敖德萨附近,童年时期在皇村度过,1911年在阿克梅派杂志上首次发表诗作,逐渐成为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二十三岁时出版第一本诗集《黄昏》,二十五岁时出版第二本诗集《念珠》,这两本诗集使她名声大振,但她的第三本诗集《白色的鸟群》因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而没有引起多少关注。苏联时期,阿赫玛托娃受到不公正的批判,直到1950年代才恢复名誉。1966年3月5日,阿赫玛托娃因心脏病在莫斯科郊外的疗养院里逝世,她的遗作被陆续整理出版。1989年,阿赫玛托娃百年诞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将这一年命名为“阿赫玛托娃年”。
《阿赫玛托娃诗全集》第二卷,收录了阿赫玛托娃1921-1957年间写作的诗歌。
她的诗歌将留存下去,因为语言比国家更古老,因为诗律总能比历史更久地留存。事实上,诗歌很少需要历史,它需要的只是一位诗人,而阿赫马托娃正是这样一位诗人。
——约瑟夫•布罗茨基(俄裔美国诗人和散 文家,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看了这所有短评才想写这一篇书评。 关于20世纪俄语诗人,国内了解最多研究最多的应该是帕斯捷尔纳克吧。茨维塔耶娃读者接触的多一些,介绍勃洛克的也不多,曼德尔施塔姆 甚少,关于阿赫玛托娃 大多数读者都很陌生。帕斯捷尔纳克了解的多想必是因为诺奖的缘故,其后一辈的布罗茨...
评分看了这所有短评才想写这一篇书评。 关于20世纪俄语诗人,国内了解最多研究最多的应该是帕斯捷尔纳克吧。茨维塔耶娃读者接触的多一些,介绍勃洛克的也不多,曼德尔施塔姆 甚少,关于阿赫玛托娃 大多数读者都很陌生。帕斯捷尔纳克了解的多想必是因为诺奖的缘故,其后一辈的布罗茨...
评分看了这所有短评才想写这一篇书评。 关于20世纪俄语诗人,国内了解最多研究最多的应该是帕斯捷尔纳克吧。茨维塔耶娃读者接触的多一些,介绍勃洛克的也不多,曼德尔施塔姆 甚少,关于阿赫玛托娃 大多数读者都很陌生。帕斯捷尔纳克了解的多想必是因为诺奖的缘故,其后一辈的布罗茨...
评分看了这所有短评才想写这一篇书评。 关于20世纪俄语诗人,国内了解最多研究最多的应该是帕斯捷尔纳克吧。茨维塔耶娃读者接触的多一些,介绍勃洛克的也不多,曼德尔施塔姆 甚少,关于阿赫玛托娃 大多数读者都很陌生。帕斯捷尔纳克了解的多想必是因为诺奖的缘故,其后一辈的布罗茨...
评分看了这所有短评才想写这一篇书评。 关于20世纪俄语诗人,国内了解最多研究最多的应该是帕斯捷尔纳克吧。茨维塔耶娃读者接触的多一些,介绍勃洛克的也不多,曼德尔施塔姆 甚少,关于阿赫玛托娃 大多数读者都很陌生。帕斯捷尔纳克了解的多想必是因为诺奖的缘故,其后一辈的布罗茨...
????11/12/19
评分那首歌徒然唱得温柔/面对自己可怕的命运/我都不敢抬起自己的眼睛。
评分阿赫玛托娃 第二卷 馨香
评分所谓歌功颂德的诗歌,看了书末生平小传之后就不会觉得有任何问题,毫无必要拿出来批判一番。我热爱她的文字,更热爱她本身。
评分#2019第73本# 此时的阿赫玛托娃从富于魅力的玫瑰,渐渐变老,俨然成为一朵散发幽香,慷慨歌唱的风中蔷薇。这期间她依次经受了古米廖夫死去,儿子数次被捕入狱,普宁离去,大清洗,被污蔑并禁止发表诗歌,数不清的饥饿贫困,二战等暴风骤雨。她不卑不亢并带着高贵的尊严将所有深重苦难吞下,渐次积累,最后化为火焰的力量喷涌,发出撼动俄罗斯大地的声音,这声音里有同情安慰,有死亡恐惧的蔑视。如同伍尔夫所言:只是那深渊就在我脚下,我不能总闭着眼。她不再是初期隐忍苦难的吞咽和宣泄,更是凝聚成感情的升华,担起作为诗人的使命和职责。如同从俄罗斯苦难的长河里,不断沉淀和提炼,她纯洁的爱有了结晶,开始隐隐发光,也为后期《安魂曲》的伟大诞生无形中做出酝酿和铺垫。细细体味其中的感情,她如烈火也如细雨,灼烧并滋润着干枯的心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