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實,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2008年進入《三聯生活周刊》工作至今,任主筆,一直從事國際政經、文化與科技報道。封麵代錶作品包括《矽榖烏托邦》《美國之惑:特朗普時代》《“一戰”百年啓示錄》等。
陳賽,1978年生,畢業於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自2005年加入《三聯生活周刊》至今,現任周刊主筆,《新知》雜誌編輯。
無論在什麼時代,“受教育”都是一個人最低成本的提升通道,而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傢馬斯洛將它總結為,“教育是讓一個人 成為最好版本的自己。”
本書作者曆時7年,通過實地探訪,集中采訪大學校長、學院領導、教授、大學學生等,追尋7所世界名校的魅力與品格、積澱與氣質:代錶精英意誌的哈佛、培養社會領袖的耶魯、作為矽榖心髒的斯坦福、成為現代紳士搖籃的牛津、為讀書而生的劍橋、思辨之地海德堡、讓夢想起飛的麻省理工。
從氛圍到環境,從曆史到現實,從製度到精神,本書對這7所世界名校進行瞭全方位的呈現,首先為國人真正瞭解它們提供全麵、翔實的一手資料。 同時,麵對國人對於大學生培養、大學定位、教育體製等問題的爭論,本書能為國內教育實踐者、大學生、學生傢長等反思教育現狀提供優秀範例與方嚮。
當然,本書更加倡導一個“終身學習”的概念,“成為最好版本的自己”不應該被限定於一個時間段。讀書求知,這個自我提升的過程,也許並不依賴於外部環境,不在於你在哪裏讀大學。閱讀本書,可以幫助更多人燃起終身學習的理念,把這種智識生活的願望長存於內心。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7/08/17/%e4%b8%ad%e5%9b%bd%e5%a4%a7%e5%ad%a6%e7%a9%b6%e7%ab%9f%e8%90%bd%e5%90%8e%e5%9c%a8%e5%93%aa%e9%87%8c/ 蒲实、陈赛等:《大学的精神:教育是让一个人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年1月,68元。 子扉我 2017...
評分说来也巧,上学期刚刚选修了一门名为《高等教育漫谈》的课程。课上老师给我们分析了中外一流大学的成功之处。这些一流大学大学之所以成为一流学子聚集的地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一所真正的大学,有他独特的背景和精神,是学问的天堂。这才能被称为大学! 作者蒲实和陈赛都是北京...
評分 評分我很庆幸跨过了高考的分水岭,进入了大学这道门槛,而对大学的憧憬随时间的流逝也逐渐消磨了。依然记得,高中三年,各科老师的耳提面命“熬过这三年,到大学就解放了”“只有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于是大部分同学都是疯了般的学习,有人金榜题名,有人名落孙山,可是终于进...
評分大学教育的价值和精神!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表示。 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教育事业的融入才是中国未来与世界同步的基础。 大学教育的...
還是比較詳細的。
评分名校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一種氛圍:周圍人給你的一種緊迫感,而且一種我也可以的‘可能性’。曾經想去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剋利分校讀數學,嚴肅的準備過,後來放棄瞭數學,留在國內轉專業讀研,也就放棄瞭這種想法(當然申請估計通過可能性也很低,對自己數學能力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评分名校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一種氛圍:周圍人給你的一種緊迫感,而且一種我也可以的‘可能性’。曾經想去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剋利分校讀數學,嚴肅的準備過,後來放棄瞭數學,留在國內轉專業讀研,也就放棄瞭這種想法(當然申請估計通過可能性也很低,對自己數學能力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评分如果是想瞭解這七所學校的曆史和氣質,內容確實不錯;但略有些標題黨,畢竟論述的並不是普遍意義上的大學教育,不如改叫“名校的精神”。
评分少有的閱讀時會有心潮澎湃,熱血沸騰的感覺,上次齣現還是在讀《浪潮之巔》。隻有絕對差的大學,沒有絕對好的大學。對於這些頂尖名校,說她好不好已經沒有意義瞭,隻能說她適不適閤你。國內的大學與之差距太大瞭,真有一種強烈的去求學的欲望。正如作者說的“事實上,每次從一所大學采訪迴來,與自己的“下坡路”迎麵相撞時,我都痛苦地意識到人生的各種局限性,但同時我一次次告訴自己,突破的可能性永遠都存在於自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